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剛剛過去的2013年可稱得上是互聯網金融元年。隨著2014年的到來,各家保險公司加大年底沖刺力度,推出了預期收益率超6%或接近6%的分紅險,并蓄勢待發,再推全新費改新產品,壽險利率最高有望達到5.25%。
預計2014年行業產品形態回歸保障將會邁出實質步伐。同時,在高利率環境還將持續的大背景下,有可能會倒逼分紅險市場占比下滑,而費改新產品則會推升健康險銷售熱潮,萬能和投連等高收益保險理財險種會受渠道制約,新渠道之下部分中小保險公司受青睞。
現狀
眾險企年底沖關頻推高收益產品
日前,記者在淘寶網站保險頻道發現,眾多保險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都在5%以上。在熱門產品推薦中的三款產品,均為保險理財類產品,預期年化收益均在6%左右。
其中,廣東本土保險公司珠江人壽推出一款綜合收益為6%的保險理財產品,并打出了“有保證”、“零初始費用”、“有身故保障”、“在線管理”的廣告。據介紹,此款產品的保底收益為2.5%,預期年化收益4.8%,同時,滿30天后返1.4%集分寶。截至昨日16:00,這款1000元一份的產品已經售出110份。
而昆侖健康保險推出的“存樂理財險”則更為搶手。昨日,這款“存樂理財險”已經成交了1207件。該產品認購價格為1000元,最低持有期為3個月,保底收益2.5%,預計年化收益率同樣達到了6%。據介紹,這款產品不需初始費用,不需保單管理費,也沒有風險保險費,3個月后即可退出,并免手續費。
除了珠江人壽的產品外,網易理財上線的國華保險推出的一款理財計劃,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同時網易的補貼計劃是再送1%補貼6個月,限售2億元。與此同時,網易還推出加銀計劃,再加千元紅包。
在過去的一年,各家保險公司早已認識到了網銷保險的火熱。新年伊始,提前布局網銷市場已成各險企不爭的重要戰略之一。一家國有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日前透露,網銷客戶群無限廣泛,但產品往往比較單一,未能銷售復雜的組合產品。針對此特點,該公司今年將采取個人代理渠道與網銷渠道合作的方式推動業務的發展。
從目前市場的保費結構來看,理財型產品占據了整個壽險市場70%以上的業務份額,成為了市場的主流。因此,對于理財型產品的銷售,依然會成為不少保險公司的重點銷售對象。
收益
壽險利率最高或達5.25%
隨著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壽險預定利率放開,保險公司將設計出更具競爭力的保險產品,來滿足保險消費者在保險保障、資產保值增值、合理避稅、財富傳承等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
保險業內相關人士表示,改革之前,國內的壽險預定利率上限為2.5%。過低的預定利率提高了保險產品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保險產品的吸引力。而市場化的實現意味著利率的必然提高,這對消費者來說,購買保險產品所花費的保費將更加低廉。
自8月5日費改政策落地,市場上費改新產品快速推出。據不完全統計,市場上費改新產品的形態主要集中于健康險。根據長江證券統計整理數據,在32款費改新產品中,有13款是健康險產品,占到費改新產品形態的40.6%;8 款是年金險產品,占到費改新產品形態的25%。
從定價利率看,除多數產品的定價利率為3.5%外,有幾家公司產品利率高于3.5%,其中最高的定價利率有望達到5.25%。這意味著一大批降價壽險新品將蜂擁而來。
“費改新產品集中于健康和年金險種也比較容易理解。”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表示,對于公司而言,如果調高定價利率,無疑單一產品會面臨保費和利潤率下滑的挑戰,保留較高利潤率的方式是開發保額和利潤率較高的產品,無疑健康險契合了這種需求,一方面產品保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另一方面產品本身利潤率較高,即使調整定價利率產品利潤率優勢依然非常明顯。年金則作為可以突破3.5%上限的產品,產品開發部門也躍躍欲試。但是年金產品方面態度依然顯得較為謹慎。
去年下半年,保險公司在推進分紅險新產品方面的進度有所放緩。以中國平安為例,下半年主要有兩款分紅險新產品,分別為年金分紅險和少兒分紅險種。“分紅險的‘鼎盛期’已經過去了,面對理財產品的競爭,分紅險缺乏收益率優勢,而面對費改新產品,分紅險又缺乏高額保障功能,分紅險產品的競爭優勢已經明顯弱化。”劉俊表示。
分紅險種會更多的改造成為費改新產品,平安的平安福已經是一個嘗試。平安保險的平安福產品就是從公司熱銷的產品護身符改造而來,護身符本身是一款分紅險產品。而這有望成為趨勢,大多數費改新產品從原來的分紅險改造而來,這樣一方面降低了公司銷
售人員對于產品認識、學習和推進的障礙,同時也增強了產品的吸引力。
分析
費率改革或攤薄險企利潤
2013年8月5日,保監會啟動了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費率市場化改革,傳統的人身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不再受2.5%的限制,如果預定利率低于3.5%,保險公司開發的傳統險產品只需要在保監會備案即可,預定利率高于3.5%則需要報保監會審批。
保監會啟動人身保險費率市場化的總體思路是“放開前端,管住后端”,即前端的產品預定利率由保險公司根據市場供求關系自主確定,后端的準備金評估利率則由監管部門來確定。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分紅險、萬能險產品的最低保證利率仍是2.5%,即其預定利率是2.5%,保監會此前只是啟動了人身保險產品傳統險費率的改革,尚未涉及分紅險。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人身險有望在2014年實現費率全面市場化”,意味著人身險中的分紅險、萬能險的費率改革將在2014年全面啟動。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分紅險和萬能險費率改革的步伐可能會比較謹慎。如果改革步子太大的話,可能會導致一些保險公司推出高保底的分紅險產品。每年分紅時,各家保險公司又會比較同業公司的分紅情況,可能會給出高分紅水平,這將擠占很大的承保利潤。
預計2014年行業產品形態回歸保障將會邁出實質步伐。高利率環境還將持續,這將倒逼分紅險市場占比下滑,而費改新產品會推升健康險銷售熱潮,受渠道制約新渠道之下部分中小保險公司會押寶萬能和投連等高收益保險理財險種。
費改新產品會給一些公司帶來新的機會和增長空間,但并不是所有的保險公司都能夠享受這一增長空間。“渠道將是推進費改新產品的首要考驗,”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銀保渠道未來能夠銷售的產品會越來越趨于狹窄,一方面銀行系保險公司的崛起會影響部分公司銀行網點渠道布局;另一方面理財產品以及未來銀行資產管理產品的推出都將進一步壓縮保險產品的銷售空間。
劉俊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渠道的增量貢獻有限,未來個險渠道才是真正能夠支撐這一產品結構調整的渠道。但是對于中小保險公司而言,個險渠道鋪設往往不太健全,中小保險公司在費改轉型過程中面臨渠道的劣勢。對于他們而言,押寶萬能和投連等理財型保障產品將成為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