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9月17日的第四屆“東京-北京”論壇全體大會上,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中國外交學院前院長吳建民表示,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中日關系,而中日關系近年來的演變也證明了胡錦濤主席所指出的“和則兩利,斗則俱損”。
吳建民在發表致辭時說,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中國改革開放和鄧小平訪日30周年。這三個“30周年”一起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基于國內國際形勢的判斷做出的戰略決策。1978年10月鄧小平訪日是為了交換和平友好條約的批準書,而在同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就召開了。這表明鄧小平策劃改革開放時看到了中日關系的重要性,看到了要推進改革開放中日關系就應進入新階段。
吳建民說,鄧小平1984年在會見訪華的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時說,中日要世代友好,21世紀友好,22世紀友好,23世紀友好。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中日友好非常重要,但歷史原因造成中日友好不會自動到來,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中日世代友好。
吳建民強調,正如胡錦濤主席所說,中日“和則兩利,斗則俱損”,對亞洲和世界都不利;和平發展合作是代表未來的歷史潮流;在發展中日關系中,非官方的“第二軌道”交流大有可為。比如“北京-論壇”就能發揮重要作用。
“北京-東京”論壇是由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共同發起和組織,中國新聞界、學術界與日本民間組織攜手,為促進中日關系發展、加強中日相互了解而共同搭建的中日精英交流平臺。論壇的主旨和目標是推動中國和日本民間的友好交流,為兩國政治、經濟、學術、文化精英提供一個開放性的討論空間。論壇每年在中日兩國輪流舉行,自2005年首次創辦四年來,論壇已經成為中日間為數不多的“公共外交”平臺,影響日趨擴大。第四屆“東京-北京”論壇9月16日在東京開幕,為期2天。
(東京報道:康娟 北京報道:韓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