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對于環境保護或者說GDP來講,一個當地政府既要做好運動員又要做好裁判”、“技術如果比做一個車的話它只是車的發動機,金融支持很多是燃料,如果車啟動是需要司機,司機是誰?司機就是政府”,圍繞中國的一萬億美元刺激消費方案如何促進綠色事業以及在環境保護方面政府發揮的作用等問題,6月8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辦的全球綠色經濟峰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各抒己見。
“政府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技術確實是我們引擎,資金是我們的燃油,真正開車的是誰?我們有了引擎和燃油,真正開車就是政府的政策,這才是真正的驅動者,中國政府也好、地方政府也好,大家把綠色經濟的機會抓住可以說是點綠成金,能夠去引導整個中國經濟向綠色經濟轉型。”氣候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表示。
吳昌華指出很多人覺得經濟危機之后投入到綠色經濟的錢少了,這好像是兩方面局面,一方面人們在談綠色,另一方面我們的資金少了,但是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府介入,很高興看到政府的所有導向都是向綠色經濟來傾斜的。“中國現在所提出的一些刺激經濟的方案,包括激勵機制都是希望鼓勵企業去生產綠色技術,比如在四萬億的刺激方案之后,我們還看到了一些激勵機制各種各樣的項目,比如和LED相關的,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把它稱作為新能源汽車,比如太陽能作為動力的汽車,這些各種各樣的項目都出臺了,所以我覺得所有的這些都是靠政策驅動的。”
聯合國—中國氣候變化夥伴框架項目協調人胡濤對吳昌華的觀點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了解讀,他指出:“吳昌華博士說到,技術如果比做一個車的話它只是車的發動機,金融支持很多是燃料,如果車啟動是需要司機,司機是誰?司機就是政府,但是我還要接著把這個比喻接著用下去。司機不能只會踩油門,還得關鍵的時候踩一腳剎車,該拐彎的減減速,還得會用手剎。現在政府主要是踩油門,使勁往前踩,這有點兒問題,有什么問題?比如現在中國跟美國一樣救市政策,很多政策是用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用于環保,在我看來投資只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三大驅動力之一,還遠遠不夠。消費、貿易在這些領域當中我們環保可以做的、政策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
胡濤介紹說,根據中國自己的研究,中國碳排放的23%,二氧化硫排放的39%,水資源消耗了12%,全都是由于外貿拉動的。換句話說,其實這些東西都是為其他的消費者,而不是給中國的消費者生產的,污染物都留在了中國,但是產品都遠銷世界,以低價的方式遠銷世界。在出臺解決金融危機的救市政策時,提出要進一步擴大出口退稅,要全額退稅到17%,然而我們退的稅是以環境為代價的,綠色貿易是中國緊迫要采取的政策。
胡濤補充說:比如我們退稅的時候能不能不全退,對有節能環保的產品退稅,只有環境行為標準好的才給予優惠,如果我們一概的不加區分那么所有的退稅完了之后,等到金融危機完了之后我們所謂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不又回到原來的路上了嗎?這是給予中國的一個非常好的歷史性的契機,借此機會改變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這就是說的作為一個好的司機他可能還需要會踩一腳剎車。
“作為一個私營企業來說,私營部門肯定是需要政府給他們激勵機制的,希望政府能做的就是說對那些不遵守法律法規的人,或者說實現了大排放、大污染的這些公司來說,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懲罰。希望政府能夠加大懲罰的力度,這樣我們可以在一個公平的環境當中進行競爭。”美國鋁業亞太區總裁陳錦亞補充了胡濤的觀點。
陳錦亞指出,從一個方面來講政府應該發揮著裁判的作用,他需要能夠確保我們政策的違約者下一步的做法,好人他們應該獲得獎勵,壞人應該獲得懲罰。然而非常多的時候當我們提到奧運會的時候你要么可能是一個運動員,要么可能是裁判,但是你不能同時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對于環境保護或者說GDP來講,一個當地政府卻既要做好運動員又要做好裁判,他們必須把兩方面的工作都做到。
“我們只有一個世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個地球已經夠小的了,我們全部要生存在小小的地球上面,也不要期待政府做所有的事情,政府也不可以做到所有的事情。我之前去印度做一個演講,他們邀請我講一講印度政府、中國政府在幫助私企方面有什么差別,我當時就跟他們說一個真正的成功的企業不能夠完全依賴政府的政策,不能靠政府的政策來實現自身的成功,真正優秀的企業都應該自身來承擔社會責任,應該先人一步來自覺地減少排放、減少能耗。比如我們美鋁花了好幾年的時間,那時還是布什政府,他對環保問題不是很重視,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我們仍然去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我們早就提前通過了ISO更高級別的標準。”陳錦亞從自身企業角度闡述了發展綠色能源除依靠政府職能之外,企業自身更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記者 王鈺 李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