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歷時一年多的創作,耗資千萬打造的大型舞蹈詩劇《大北川》即將于10月上旬參加四川優秀劇目展演活動和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等重大藝術演展活動,力爭赴京參加新中國成立60周年“向祖國匯報”演出,沖刺國家文化精品獎。
《大北川》以大型舞蹈詩劇形式,講述了汶川特大地震前后發生在北川的感人故事:深埋在廢墟下的一對羌族青年戀人依娜和古瑪,在絕望中患難相依終于獲救的奇跡,以及他們與尋找兒子的阿媽之間的緣遇,藝術闡述和演繹了人類大愛不朽和愛情生死不渝的永恒主題。
“該劇從去年6月開始醞釀,劇本創作人員多次冒著余震和泥石流的危險到北川等地采風,走訪了大批群眾和羌族文化傳人,同時閱讀研究了大量羌文化典籍,聽取了眾多羌族文化專家的寶貴意見和建議。”綿陽市委宣傳部長邱明君透露,劇中選取了北川生死戀人賀晨曦和鄭廣明夫婦、羌族農村一對夫妻背遇難兒子回家等真實感人的故事題材為創作原型。
《大北川》全劇22個舞段,都是根據故事情節需要,為每個角色人物量身定制創作的,而這種創作是先根據劇中人物故事情節需要自由編排再相應配樂。如劇中老阿媽背已經離開人世的兒子回家的雙人舞段,由于劇情需要,男演員身體必須僵硬,女演員背男“僵尸”難度極高,6分鐘的時間中就有四個小高潮,這在目前羌族舞蹈表演藝術中尚屬首創。
9月23日《大北川》首場演出在綿陽獲得巨大成功,演出地點綿州大劇院表演廳座無虛席。據悉,自“5.12”特大地震后,國內各地先后推出了數十臺反映抗震救災題材的舞臺藝術作品,以大型舞蹈詩劇形式,大膽采用了目前國際流行而國內僅有的無場次舞劇藝術,《大北川》在國內尚屬首創。而對這一重大題材進行深度挖掘和藝術提升,致力于推動我國當代舞劇藝術創新發展,是《大北川》不同于其它同類舞臺藝術作品之處。
邱明君對中國日報透露,《大北川》劇組今年年底到明年還計劃到支持綿陽抗震救災和災后援建兄弟省、國內其它省市和海外部分國家、地區作感恩巡演。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 (記者 王巍 黃志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