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據來自四川省廣元市政府的消息,四川和陜西兩省11市將聯合進行中國蜀道申報世界文化線路遺產。
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蜀道是保存至今的人類最早的大型交通遺存,穿越川陜兩省,沿線城市包括西安、寶雞、漢中、安康、廣元、巴中、綿陽、德陽、成都、達州、南充等11個城市。蜀道在廣元境內長達270多公里,是保存最完整、保留文化要素最充分的一段。
在去年7月同濟大學組織相關專家對災后蜀道遺產進行的調研報告中,專家認為,蜀道文化線路有三個基本特征:在時間上是開辟最早、延續至今的交通體系;在空間上是保存完整、類型多樣、內涵豐富的遺產走廊;在文化特征上是多個文明對話、開放融合和跨越地區發展的紐帶。他們建議應深入開展蜀道沿線的遺產資源調查與研究,蜀道沿線城市應組成申遺城市聯盟,爭取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在沿線城市聯合申遺的基礎上,統一編制蜀道文化線路保護規劃。
廣元市長馬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按照世界文化線路遺產的評定時間表,蜀道和茶馬古道均有可能作為中國第三批列入世界文化線路遺產預備名單。為此,廣元正在積極做好蜀道申遺前期工作,形成了《蜀道文化線路總體研究報告》。由9位全國著名專家聯名向川陜11市市長發出的聯合申遺的公開信,得到了積極響應。
1993年至今,全球已有法國“南運河”、阿曼“乳香之路”等7項作為線性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文化線路憲章》60多個締約國已確認了30多條文化線路以備推薦給世界遺產委員會,其中包括中國的絲綢之路、大運河兩項。
編輯:肖亭 黃煜瑜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 黃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