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第七屆廣州車展上亮相的方程式賽車吸引眾多參觀者。新華社發(袁宏偉 攝)
11月24日,模特在第七屆廣州車展上展示一款豪華轎車。新華社發(袁宏偉 攝)
2009年廣州國際車展在23日正式拉開大幕。與往年廣州車展不同,今年國內車市的井噴使第七屆廣州國際車展地位陡升,各大汽車廠家或出于對華南汽車市場的高度重視,或想為明年車市開局打個好基礎,均派出“重兵”參展。近70家整車制造商帶來包括奔馳全新E200、寶馬5系GT、奧迪Q5、東風雪鐵龍C5、上海通用別克英朗等在內的720余臺展車,其中全球首發車、亞洲首發車、中國首發車共計70余款,概念車32臺。此外,雷諾、阿斯頓·馬丁、東風乘用車、力帆等廠家均為首次參展,使廣州國際車展的國際味、全國味都更濃了。
回首前六屆廣州國際車展走過的路,其國際車展的主流地位一直沒有像北京、上海國際車展那樣鮮明地樹立起來。起初尷尬地被業內看成“日系車展”,后來影響力雖逐步提高,但仍然擺脫不了地域性車展的標簽。
一般來說,國際車展地位的確立往往離不開兩股力量的推動:一是作為體現全球汽車技術風向標作用的展示平臺,車展發布的信息對全球汽車業和消費者、車迷產生的沖擊力和吸引力;二是由于車展舉辦地車市的重要程度,導致廠家參展競爭升級引發的推力。對于廣州國際車展來說,能夠在短短幾年中快速地從地域性車展向國際車展轉型,其主要推動力無疑是中國汽車市場尤其是華南汽車市場消費持續高速增長所帶來的。
此外,夾在北京、上海國際車展中間的廣州國際車展,其一大優勢正是舉辦時間距上海車展和北京車展各為半年。對中國這樣一個年產銷已經突破千萬輛級的巨大市場來說,廠家在半年中銷售目標、策略、重點往往會調整或微調。這時,廣州車展的“時間差”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相比,今年的廣州國際車展不再是乘用車展區一枝獨秀,汽車零部件、汽車用品展區共使用4個半展館,展出面積近4萬平方米。據車展主辦方介紹,廣州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總面積已達125平方公里,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汽車出口基地之一,目前共有汽車及零部件企業600余家。珠三角地區已形成以廣州為核心的汽車產業集群。2009年1月至9月,廣州市汽車工業總產值1573.01億元,同比增長23.4%,其中汽車零部件產值360.64億元,同比增長29.7%。汽車及零部件出口6.71億美元。廣州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汽車出口基地之一。記者認為,這突出顯示了蓬勃發展的汽車后市場和汽車零部件制造、出口以及產業集群優勢給廣州國際車展帶來的差異化競爭力。
廣州國際車展影響力的擴大也離不開國際金融危機給傳統五大國際車展帶來的巨大沖擊。以今年為例,美國汽車市場的快速下滑和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的窘境使底特律國際車展風雨飄搖;體現中立性的日內瓦國際車展總算保住了歐洲老牌車展的顏面;法蘭克福國際車展由于歐洲汽車市場救市政策帶來的起色還算過得去;但東京國際車展則由于日本汽車市場的蕭條和美歐廠家控制預算,國際性大遭弱化。實際上,在全球汽車巨頭完全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度影響之前,“主場國際車展”和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的“利益相關車展”,會成為汽車巨頭不得不高度重視的車展。國際車展業的這一轉變蘊藏著足夠大的中國機遇。
業內預測,今年底,中國汽車市場極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從這個角度看,2009年歲末的廣州國際車展其實只能算是輝煌盛宴的“頭盤”,半年后的北京國際車展極有可能依托中國汽車市場年產銷千萬輛級的規模和全球最大新車市場的頭銜,站上全球國際車展業的巔峰,成為“史上汽車巨頭最重視的中國車展”。屆時,有必要站在中國國際車展(北京雙年辦、上海單年辦)的高度,重新審視中國在全球國際車展業的位置和影響力。是沿襲慣性以市場銷售為導向,還是能借助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突破,打造出中國國際車展的全新影響力,這值得車展主辦方和國內廠家深思。
編輯:寧波 來源:新華網(記者 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