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賓縣委書記曾勇(右二)帶領縣級有關部門領導到宜賓復龍鎮春天村調研桑草牧沼循環經濟示范園
中國日報網消息:昨日,記者從四川省宜賓縣復龍鎮政府獲悉,該鎮“桑—草—牧—沼”循環經濟示范園,通過栽桑養蠶、桑間種草、以草養畜、畜糞蠶沙產沼氣、沼氣供能、沼液沼渣作有機肥的生態循環,每畝增收3000元,達到高效、生態、環保、節能的效果。
12月15日,宜賓縣委書記曾勇在縣領導趙修正、汪渝、虞文高及縣委辦、教育局、安監局、復龍鎮負責人的陪同下,深入復龍鎮調研時了解到,該鎮春天村“桑—草—牧—沼”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內有農戶420戶,總人口1642人,種植桑樹1240畝,種草252畝,年養蠶4080張,產繭15.2萬公斤,產值281.2萬元,種草養兔3820籠,年產值82萬元,建沼氣池336口。園區與種糧對比每畝新增效益3260—3460元。桑—草—牧—沼循環經濟模式是復龍鎮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的成果,得到了曾書記一行的充分肯定。
據春天村主任陶祥云介紹,鎮政府在春天村等建立“蠶桑基地村”,引進了科技含量高的“一步成園”技術,組建了蠶桑協會,走“支部+協會”、“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構筑了助農增收平臺。該村春天組袁勇通過栽桑養蠶,養免、豬、雞,建沼氣池的循環經濟模式,今年,全家人平增收8000元。
復龍鎮黨委書記陳備、鎮政府鎮長羅學彬告訴筆者,該鎮以發展萬畝蠶桑、產繭萬擔為目標,推進省級肉兔專用基地建設,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實施“桑草牧沼”工程,提高了桑園的復種指數,延伸了經濟發展鏈條,增加了農民收入。蠶農栽桑養蠶、種草養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沼氣的使用,節約能源,減少了農民對植被的破壞,保護水土流失。鎮黨委、政府決心抓住中心示范。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 王巍 宜賓縣委宣傳部 廖時權)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