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據福建日報報道,“真是太感謝了,終于拿到這2萬多元,可以踏實地回家過年了!”上月30日,在泉州市總工會和勞動部門的幫助下,在晉江陳埭鎮打工的河南籍農民工陳倉有領到了被拖欠的2萬多元工資。
當天,由泉州市總工會牽頭組織的春節前首場欠薪舉報、法律咨詢現場接訪活動在晉江市陳埭鎮舉行。陳埭鎮擁有外來務工人員近40萬,是我省外來務工人員最密集的鄉鎮。“春節前,這種現場欠薪接訪活動,還要舉行多場,范圍擴展到泉州全市。”泉州市總工會負責人說。
泉州有200多萬名外來務工人員。臨近春節,泉州市委、市政府及早部署、多措并舉,認真做好防范欠薪和勞動糾紛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針對泉州民營中小企業眾多,今年,泉州總工會把工作重心轉向中小民營企業和基層社區,繼續完善鄉鎮(街道)工會—村(社區)工會—新經濟組織工會“小三級”工會組織網絡。目前,已有150多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加入了泉州各級工會,基層工會組織達到2萬多家,基本實現了工會組織對所有用人單位的全覆蓋。有了完善的“小三級”工會組織網絡,農民工遇到欠薪等困難后就能方便、快捷地找到“娘家”。
據了解,去年底,泉州勞動保障、工會等部門持續深入企業排查,及早發現可能因企業重組、轉讓、停產等情況引發的欠薪問題。勞動保障部門對過去有欠薪情況的企業進行排查、梳理和跟蹤,建立臺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把握準。對一些近年來曾拖欠工資、未按月發工資的被投訴企業,除責令整改外,還要求這些企業交納工資保證金。目前,晉江等市(縣)已成立了先行償付基金,發生欠薪事件的,先由政府支付所拖欠的工資,再由政府出面找企業償還被拖欠的工資。
為了全方位解決欠薪問題,泉州構建了多元化欠薪解決機制。該市成立了由市、縣兩級處置經濟風險應急保障協調領導小組和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小組,指導開展具體工作,建立健全多元化解決機制。健全工資支付保障機制,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落實工資保證金;指導和推動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促進職工工資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合理調整;建立健全企業欠薪報告制度,企業確實因經營困難等原因需延期支付工資的,必須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報告。相關部門加強了對企業工資支付的監控,勞動保障部門加強日常巡視檢查,對發現拖欠工資行為的,要求其限期整改,妥善解決;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做好對涉及拖欠工資問題的調查處理工作。銀行積極配合,認真做好企業工資支付賬戶的查詢、信息提供等相關工作。基層工會密切聯系職工群眾,及時掌握工資發放情況,一旦發現拖欠工資問題,及時商同勞動部門要求企業糾正。
此外,泉州還加大欠薪處置工作力度。各級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積極引導職工通過法律渠道維護合法權益,為當事人維權開辟“綠色通道”,對小額、簡單案件以及涉及人數較少的案件,盡可能通過調解方式平穩解決。各級法院設立群體性勞資糾紛案件應急小組,對欠薪案件,按照“快立、快審、快結”原則,及時受理,及時裁決,優先執行,確保因拖欠工資引發的勞動爭議得到及時妥善解決。
“這種全方位、立體式的維權網絡,確保了欠薪事件能得到及時、妥善處理和解決,讓欠薪事件無處可逃!”泉州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賴暢水說。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胡美東 見習記者 鄭艷艷)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