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1月8日,四川省內江市凌家至富隆方向發生一起車禍,一對父子騎乘摩托車與一輛大客車相撞,致1死1傷。據死者家屬反映,車禍發生后,死者張厚明并未當場身亡,卻被到場的120醫務人員告知交警,張厚明已死亡,被直接拉到當地殯儀館。幾個小時后,家屬在殯儀館發覺親人并未死亡,并再次求救120,在另外一家醫院搶救一個多小時后,張厚明不治身亡。
昨天16時30分,針對這起離奇事件,內江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濤表示,正與死者家屬溝通做尸檢分析、醫療事故鑒定,以確定死者的死亡原因,明確相關責任。
>>事件
車禍傷者被診為死亡
昨天,在新聞發布會上,內江市交警支隊政委劉寧通報了車禍發生過程。
1月8日15時10分,46歲的內江市東興區人張厚明與23歲的兒子張海波駕乘川K3610C兩輪摩托車,由沱江方向往凌家鎮方向行駛。當摩托車行至白方路25公里處時,與劉國華駕馭的川K19343號大型公交車迎面相撞,張家父子雙雙受傷。內江交警一大隊特勤中隊長趙曉林等3人趕到事發現場時,看見先期趕到的120急救車醫護人員正搶救傷員。在現場,醫生告知交警,張厚明已死亡。隨后,120急救車將傷者張海波抬上車送往醫院,張厚明的“尸體”被依照法律規定送往內江市殯儀館。
家人殯儀館尋覓親人
據張厚明的弟弟張厚彬講,他們聽說哥哥及侄子遭遇車禍,并從120處得知是內江市中醫院出診,便在中醫院等候。17時50分,120急救車回到醫院。張厚彬與十幾名親人在救護車上只見到受傷的張海波,并未見到哥哥,問及醫生,醫生擺手示意,“人走了”。張家親人追問哥哥身在何處,醫生回答:“不知道。”約18時許,經人提議,張厚彬等人來到位于內江市青龍山的殯儀館。
傷者二次被宣布死亡
大概過了10余分鐘,家屬們看到一輛桑塔納轎車與一輛中巴車來到殯儀館,張厚明被裝尸袋包裹,放在冰棺中。工作人員拉開裝尸袋讓家人辨認時,家屬們發現已被宣布死亡的張厚明“臉色通紅。”,張厚彬試著摸了摸哥哥的脈搏,居然仍有脈搏!再摸摸胸口,也有心跳!一家人忙抬著張厚明往外跑,同時再次撥打120。19時18分,內江市第六人民醫院的救護車到達,檢查的情況為:體溫36.8攝氏度,脈搏74次每分鐘,呼吸18次每分鐘。20時14分,張厚明的家人接到內江市第六人民醫院出具的死亡通知書。
事后,張家親人拒絕將張厚明的尸體停放于醫院的太平間,希望內江市中醫院對張厚明的死亡做出解釋。
>>衛生局
兩份死亡判斷過程真實
昨日,四川內江市政府與張厚明家屬就善后事宜繼續協商,雙方的分歧仍集中于針對張厚明的兩份死亡通知書是否相互矛盾。
內江市衛生局副局長羅仁福表示,9日凌晨2時30分,衛生局曾組織衛生執法監督支隊對內江市“120”急診救援中心、內江市中醫院、內江市第六人民醫院接出診及傷者醫療救治情況進行調查,認為兩份死亡的判斷過程及真實性無誤。
第一次宣布張厚明死亡的報告出具于8日16時31分22秒,為內江市中醫院急診救護人員出具。
第二份死亡通知發布于8日20時14分,為內江市第六人民醫院出具。死亡通知書上說,傷者送至第六人民醫院后,醫護人員予以腎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等救治,但傷者呼吸心跳停止,20時14分宣布臨床死亡。
需要說明的是,內江市第六人民醫院是當日19時18分在內江市青龍山殯儀館開始對張厚明急救,即張厚明第一次被宣布死亡兩小時47分、在其已經被送到殯儀館并裝入冰棺之后。出診醫生現場檢查發現“傷者呼之不應,測得體溫36.8攝氏度,呼吸18次/分鐘,脈搏74次/分,血壓124/82mmHG”。
內江市衛生局對此表示,內江市中醫院、六醫院兩家醫院120救護車在不同的時間內接診到同一病人,在不同時間宣布患者死亡,“我們也是沒有經歷過”。
根據調查核實的情況,內江市衛生局初步的意見為,死者張厚明屬特重型顱腦損傷,張厚明的死因及醫療機構的搶救行為是否存在問題,尚需做尸檢分析、醫療事故鑒定或者司法鑒定確定。
■回應質疑
>>回應一
120車急救路上遇堵
尤先生是張厚明的工友。據他回憶,15時10分左右趕到現場時,張厚明側臥路邊,身邊的鮮血已經凝固;張海波則仰面躺在馬路中間,身體被摩托車壓住,周圍圍滿旁觀者。圍觀者說,車禍發生時間在14時30分左右。尤先生認為120車16時后才趕到不可理解。
據內江市衛生局副局長羅仁福通報:8日15時09分,內江市120緊急救援中心調度科接到報警電話稱,凌家往富隆方向發生一起車禍,兩人受傷需急救;120調度科于15時10分通知內江市中醫院急診科出診;15時12分53秒,內江中醫院反饋信息,已派出一線急救車出診;15時27分32秒,中醫院再次反饋信息,派出急救車已在高速路上,但遇堵車,與報警人也聯系不上;120調度科多次聯系中醫院出診急救車,詢問到達情況,急救車反饋的信息“仍然在堵車”;16時22分,出診急救車到達事故現場。17時51分,中醫院反饋回信息,出診急救車已回到醫院,接回重傷員1人,已開始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