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機會逐步來臨
□本報記者 于萍
自去年12月進入政策出臺的密集期開始,房地產板塊經歷了連續調整。統計顯示,從去年12月至昨日收盤,申萬房地產指數已經累計下跌13.16%,成為兩市回調幅度最大的行業。由于政策收緊的預期普遍存在,再加上一季度是傳統的銷售淡季,市場對房地產板塊大多持觀望態度。業內人士預計,短期內房地產板塊仍將保持震蕩。在政策逐步消化以及樓市成交量回升后,市場機會將逐步來臨。
1月11日受國辦11條樓市調控措施的影響,房地產板塊下跌1.96%,跌幅居兩市各行業首位。截至1月11日收盤,根據整體法計算的房地產行業市盈率約為34.38倍,在23個行業中位列第16位。其中金融街的市盈率為17.43倍,萬科和招商地產的市盈率約為23倍,均低于A股市場26倍的市盈率,估值水平處于低位。
與此同時,自年初以來,我國重點城市的樓市成交普遍大幅下降。由于政策頻出及樓市成交低迷,房地產股走勢疲軟。目前,大部分券商研究機構對房地產行業持謹慎態度。
國信證券下調了房地產行業的投資評級。國信證券認為,隨著中央明確表態要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行業政策面已從“寬松”轉向了“中性”。未來中央相關部委及地方政府將陸續出臺一系列配套細則,“利空”有可能接踵而至。此外,隨著未來加息周期的到來,政策面有可能從“中性”轉為“趨緊”,因此對房地產公司的銷售增長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海通證券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師胡倩也表示,根據構建的模型并結合國房景氣指數、銷售面積及竣工面積、房地產指數收益率等指標預測,1月份房地產行業指數將趨于下跌。
分析人士指出,從行業基本面來看,2009年的銷售已經為上市房地產公司2010年的營業收入及利潤增長提供了保障,但是在短期內由于成交淡季和行業政策調控等因素的制約,地產股缺乏催化劑。在政策被逐步消化后,隨著通脹預期上升,樓市成交量將會逐步放大。進入三月份,房地產“靚麗”的年報會逐步公布,板塊走勢將出現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