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將“同工同酬”濱海醫院將成首個100%無編制試點醫院
政府加大財政投入促使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
將取消藥品加成實行“藥事服務費”,改革“以藥養醫”機制
采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實現醫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
中國日報網消息:昨日,深圳新一輪醫改正式全面展開,作為醫改重要一環的公立醫院改革也成為關注焦點。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江捍平表示,深圳將在加大政府投入、取消藥品加成、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等方面回歸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并且將打破公立醫院原有的人事編制,實現醫院員工“同工同酬”。據悉,這也將是深圳公立醫院改革的大膽嘗試。
“政府投入開始增加”
公益性是此次公立醫院改革的目標。江捍平指出,要回歸公益性,必須要解決對公立醫院的財政投入問題,“財政到底要怎樣投入,才能保障公益性,使公立醫院不能老是為了追求利潤來維持生存和發展。”
據介紹,2009年,深圳公立醫院收入是104億元,支出是116億元,政府投入29.7億元,政府投入占支出的25.6%。相比,2008年,醫院支出108.04億元,政府投入18.36億元,政府投入占支出的17%。
“政府投入開始增加。”江捍平指出,近三年政府對衛生事業的總投入是196億元,“就在以往投入的基礎上,增加了近70億元用于醫改。”
除了直接的財政投入,還有通過醫保償付來加強對醫院的投入,“目前深圳醫保對每家醫院的償付標準不一樣,而且限高就低,導致醫保費用積累也比較低。”通過醫改,深圳將積極推進“定額、包干、預付”的醫療保險結算方法改革,探索實行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等結算方式,擴大醫療保險償付比例,加大對政府的投入。
“藥事服務費”標準正在制定
根據深圳醫改三年實施方案,深圳從今年開始將每年投入1億元實現社區健康中心藥品零加成,一定程度上解決老百姓看病貴問題。而在公立醫院方面,藥價虛高也一直是“看病貴”的重要原因之一。
“關鍵是要改革‘以藥養醫’制度,醫院獲得利益的鏈條沒有了,就不會去賣貴的藥。”江捍平說。對此,在此次改革中,公立醫院也將取消藥品加成,實行“藥事服務費”。
江捍平說,“沒有了加成,醫院就不能賣貴藥,而應該賣便宜的藥。”而醫院減少的這筆支出,將通過“藥事服務費”來填補,且該費與藥品價格無關,“全部由醫保來負擔,不增加老百姓的負擔,醫院如果不使用基本藥物,將會受處罰。”
而“藥事服務費”“將不由醫院獨自承擔,而與病人一起分擔。”
據介紹,廣東省試點“藥事服務費”的三個城市湛江、韶關、深圳正在由省物價、發改部門進行統一測算,以制定合理的服務費標準。
“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增長不能超過3%”
不少專家指出,公立醫院改革的關鍵在“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這也是此次醫改的重要內容。江捍平介紹,深圳公立醫院改革就是要采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實現醫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
據介紹,醫院管理委員會是在市、區政府層面上,與辦醫相關的職能部門如發改委、財政等結合起來,提供一些辦醫保障,代表政府決策。
“一家醫院要去跑所有的部門,這個工作效率是非常低的,結果不一定很公平,如財政補貼,現在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改革后,將建立一個統一的財政投入標準,提出根據每個人的工作量和工作質量來確定醫生的醫療補貼標準等。”江捍平介紹,醫院管理委員會只是一個意識協調機構,主要做三件事情:一是集中行使政府的辦醫保障職能,比如每年審議醫院“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醫保償付標準、崗位設置等”;二是審計醫院的財務收支和院長的經濟責任;最后是代表政府評議醫院和院長。而與衛生行政部門的關系是:衛生部門對醫院每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醫保償付標準等提出預案,而醫院管理委員會則審計預案,真正做到“政事分開”、“管辦分開”。
對醫院來說,則要建立法人治理結構。“院長是法人代表,衛生部門與院長簽訂合同,明確院長在合同內要達到公益性、社會、學科建設等目標,以及病人、員工滿意度等,把醫院委托給醫院領導班子管理,也就是加大醫院院長的自主權,醫院的人事、財務權都由自己決定。”江捍平介紹,當然,對醫院的安全、醫療服務收費等,衛生部門要進行規范,“要求醫院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增長不能超過3%。”
“如此一來,醫院的權力會更大,在人事權和財政權上都能自己做主,醫院需要聘用什么樣的人、資產使用、員工薪資分配等都由自己決定,這樣醫院的領導班子壓力更大,也能促使其把更多精力真正投入到醫院的運營中。”已被選定作為深圳試點公立醫院改革的首家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院長蔡志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