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把該做的事情辦得更好
塔城地區位于新疆西北部,擁有全國第二大連片平原草場,畜牧業發達。23日傍晚,溫家寶來到這里,已是冰雪覆蓋的塔城又飄起了漫天大雪。
齊巴爾吉迭,哈薩克語的意思是“沙棗花盛開的地方”。去年11月21日,新疆在這里建成了第一座牧民社區。在這個牧民定居點,安置著1000多戶原來分散在幾百公里遠的游牧民。社區里有學校、衛生院、獸醫站、活動中心等,牧民們在這里開始他們的新生活。
冒著紛紛揚揚的雪花,溫家寶走進哈薩克牧民對山別克家。在政府的幫助下,他家蓋了70多平方米的定居房以及牲畜暖圈,還承包了50畝的飼料草地。外面天寒地凍,暖圈里60頭羊羔活蹦亂跳。溫家寶看著說:“如果不是牧民定居工程,今年這樣的大雪小羊羔恐怕保不住了。”
溫家寶走進對山別克定居房。屋內寬敞明亮,紅紅的火爐烘烤得格外暖和。溫家寶拉著對山別克的手說:“還是定居生活好。一是牧民們脫貧致富了;二是抗災能力強了;三是孩子們上學穩定,生活也比較方便了。”
當地的負責人告訴總理,牧民定居工程國家給每家補助2.5萬元,地區縣鄉也有補助,牧民每家自籌2萬元,一共是10萬元。溫家寶聽后說:“這十萬元花得值得!”
對山別克一再對總理說:“今天過上做夢都想不到的日子,謝謝政府!”溫家寶回答道: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政府要把該做的事情辦得更好。
外面的雪下得越來越大。離開對山別克家,沿著社區小路,溫家寶一戶戶看過去。牧民們紛紛在自家門口迎候著總理,溫家寶向他們噓寒問暖,詢問生產生活情況。
一位抱著孩子的達斡爾族中年漢子告訴總理,在塔城地區有29個民族。溫家寶說:“這里是個多民族大家庭,大家要團結好!”
離開齊巴爾吉迭定居點,已是暮色蒼茫。
最關鍵的是要做到“四保”
24日清晨,溫家寶早早起床。塔城市還籠罩在夜色中,總理已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看望在公交車站等候早班車的市民,慰問掃雪的環衛工人。
晨曦微露、東方吐白時,溫總理趕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九師163團七連,看望那里的農墾職工。宋金風老人家的土坯房因大雪重壓成為危房,被臨時轉移到這里。溫家寶看到她一家生活有保障,十分滿意。聽說宋金風老家在江蘇丹陽,到新疆支邊已有50多年了,如今已是四世同堂。溫家寶感慨道:“新疆的發展離不開你們。看到你們生活越變越好,我心里很高興!”隨后,他還實地察看了連部醫務室,以及被大雪壓塌的育苗大棚。
塔城市依托口岸優勢,建設了萬畝綠色蔬菜基地。這次大雪造成塔城市100多座日光溫室大棚棚體塌陷。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齊排列在雪野里,積雪厚厚地蓋在大棚上。溫家寶彎腰鉆進一個被大雪壓塌的大棚內,察看受災情況。大棚內西紅柿已凍得僵硬如石。大棚承包戶閆國勤說,這個大棚的損失有5萬元。溫家寶鼓勵他,大棚倒了我們再建,你要自己先行動起來,政府會幫助你們的。閆國勤回答道,請總理放心,我們一定要抗災自救。
地處塔城地區托里縣的“老風口”,是世界上罕見的多風地段,一年有200多天刮著大風,最高風力有11級,被過往司機稱為“鬼門關”。溫家寶特意提出要去看一看那里的群眾。
車輛在積雪冰凍的道路上艱難前行,道路兩旁是一樹樹掛雪結冰的“霧凇”。10時許,溫家寶來到地處老風口地區的多拉特鄉冬古列克村。這里正刮著七級大風,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冷風裹挾著飛雪漫天卷地,寒冷刺骨。迎著撲面的風雪,溫家寶走進牧民邵景平家。他脫鞋盤腿上炕,與村民們熱烈地聊了起來。他們中不少人是早年從河南、河北、四川、甘肅等地來支邊的,也有當地哈薩克族群眾。五湖四海,不同民族,從生活保障、農牧業生產到市場供應、交通暢通情況……大家與總理談得十分融洽,不時爆發出爽朗的笑聲。
40多歲的袁洪芳激動地說:“哪里有災,哪里就能看到總理的身影。新疆遭受雪災后,我想到總理會來,但沒有想到您能到我們這里來。”
邵景平會說一口流利的哈薩克語,贏得了總理的稱贊。他向總理講了飼草料的儲備情況。溫家寶對他說,要從根本上改善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必須游牧變成定居,放養變成圈養,同時要建立起飼料生產基地。總理還鼓勵村民們說,這里冬天風大,夏天太陽毒,自然條件比較差。但風大可以搞風力發電,太陽毒可以搞太陽能,要搞好規劃發展風能和太陽能,大家的生活就會好起來。總理的一席話,讓大家的心里更加亮堂起來。
23日夜,溫家寶在塔城市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新疆自治區黨委、政府以及災區有關地市抗災救災工作匯報,并作重要講話。溫家寶說,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心新疆的災情。我們要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進一步動員和行動起來,打好這場抗擊嚴寒暴雪的硬仗。要切實把抗擊嚴寒暴雪災害擺到當前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做好救災工作。重點是保群眾生活、保農牧業生產、保市場供應、保交通暢通。要進一步加強對災區的支持,做好救災資金、物資等保障工作。做好次生災害的防治,盡早研究災后恢復工作。春節臨近,我們一定要認真落實好各項救災措施,爭取在春節前取得明顯成效,使災區群眾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春節。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