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2008-2010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市腫瘤醫院院長郝希山帶領的中國抗癌協會受衛生部委托,利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專項資金,在中國30個省(區、市)53個縣(區)進行為期三年的乳腺癌篩查項目今年已經進入第三年,區域之大和覆蓋人群之廣為世界婦女乳腺癌篩查之最。在已篩查的46萬人中,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普遍提高。
作為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的郝希山在“第二十屆亞太癌癥大會”上摘得了大會優秀學術報告獎(Jin-Pok Kim 獎——金進博獎),成為來自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等亞太國家和地區三十二名大會特邀報告中唯一摘取該桂冠的專家,以及首度獲得該獎項的華人專家。他在其“中國乳腺癌的流行趨勢與預防”(Breast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in China)的報告中指出“早期發現乳腺癌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質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郝希山院士在其報告中介紹,中央支付的這一項目就是由受過培訓的醫師對適齡婦女進行乳腺健康教育,為適齡婦女提供免費、安全和專業的乳腺檢查。據初步統計結果顯示,該項工作開展的第一年:全國總篩查人數46萬人之多,經病理確診良性腫瘤3823例,乳腺癌287例,其中早期患者占40%左右。
據悉,乳腺癌的治療效果與發現時的病期早晚密切相關,早期乳腺癌(0期、Ⅰ期)90%以上可以治愈,且可實施“保乳”手術,術后可免除放化療之苦。這就意味著在篩查出的40%左右的早期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既可以節省醫療費用,又提高了生活質量。而那些在中晚期發現并開始治療的患者,治療效果一般較差,治愈率會降至70%和50%左右。另外,大規模的人群乳腺癌篩查較非篩查方式發現早期乳腺癌可提高23.06%,這就使得我國乳腺癌病人得到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并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天津腫瘤醫院院長郝希山表示,2010年腫瘤醫院針對適齡婦女開展常見腫瘤篩查工作.由于腫瘤疾病的特殊性,有不少患者都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為了給患者帶來方便,醫院推出了預約掛號機制,開通了患者就診“綠色通道”。患者無需排隊,只需撥打預約電話或是在網上點擊鼠標就可以預約掛號。在此基礎上還將為患者提供第二次復查時的預約掛號服務。
在接受相關媒體記者采訪時郝希山介紹,乳腺癌和肺癌一起是發病率最高的腫瘤,而且在女性當中是死亡率最多的腫瘤。他表示,希望通過三年中央支付的普查,能夠摸索出適合東方婦女特別是中國婦女早期診斷的技術方案。
為了使普查更有效的進行,中國抗癌協會和美國癌癥協會還聯合主辦了“衛生部乳腺癌早診高級培訓班”。全國20多個省市,200多名的乳腺癌專業醫生在天津津接受了國內外知名乳腺早診專家的聯合講學。此次培訓班加快了我國乳腺癌早期診斷水平與世界的接軌,并贏得了世界對我國腫瘤防治事業的稱贊。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抗癌聯盟及亞太各國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郝希山院士帶領中國抗癌協會注重加強與世界醫學領域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取得了諸多的科技創新成果,使廣大的中國及世界癌癥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療,生命質量獲得極大提高,提升了中國腫瘤科學事業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為中國腫瘤專業人才成長搭建了廣闊的平臺,有利的推動了中國及世界腫瘤防治事業的發展。
來源: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李運紅 胡顏)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