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歷經9年多修改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將于3月1日施行。記者昨天從上海海事局舉辦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國家將設立“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其管理中心有望落戶上海,從而有效推動相關航運要素向上海集聚,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新《防污條例》建立了預防、治理、賠償“三位一體”的船舶污染防治制度體系,大量借鑒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國際慣例。其中之一是將配套設立船舶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強制保險制度、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制度等一系列新制度。上海海事局局長徐國毅透露,目前上海海事局正在協助市政府積極爭取將中國船舶油污基金管理中心設在上海,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擴大影響、豐富內涵。
按照國際慣例,基金管理中心的設立,將大大帶動落戶城市的經濟發展。倫敦沒有多大的吞吐量,之所以能成為全球公認的國際航運中心,與國際油污基金組織秘書處落戶關系密切。自1979年國際油污基金組織秘書處在倫敦建立后,成百上千家從事船舶油污損害賠償相關工作的知名航運組織、仲裁機構、金融公司、公估檢驗部門、律師事務所等紛紛將總部遷往倫敦,或者在倫敦設立分公司,為倫敦國際航運中心的繁榮昌盛做出了貢獻。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有關人士表示,中國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預計今年取得實質性啟動。上海作為國際航運中心,本身已具備良好的投資環境,如果能爭取讓基金管理中心落戶上海,則將大大促進國際航運中心在人才、機構、資金等方面的集聚,吸引眾多國內外的航運組織、金融保險機構、仲裁機構、公估檢驗公司以及律師行前來上海投資,開展相關從業活動,從而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據統計,自1998年至2008年,在我國管轄海域共發生733起船舶污染事故,這些污染事故給我國海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損害,需要完善船舶污染事故損害賠償制度,以保障船舶污染事故造成的損害能夠得到合理賠償。
何謂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
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雖然在國內是新生事物,但在國外實施已久。由于船舶污染事故的損害賠償數額往往超出船舶責任限制的額度,為了更好地保護污染事故受害人和鼓勵航運業的正常發展,國際上都按照“誰受益,誰付錢”的原則,通過向石油貨主攤款設立船舶油污損害基金,在船舶賠償限額不足以補償受害人時,提供更多一層的賠償保障。如有100多個成員國參加的國際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加拿大國內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芬蘭國內油污基金以及美國《1990油污法》建立的國內油污基金等等。
來源:文匯報 編輯:馬原 單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