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母親想看看外面世界,兒子有的是力氣,我們愿意用三輪、用雙腳去滿足母親的愿望。”大哥王凱近日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談到堅持的信念。
3月3日,“感恩號”從福州市中心歷時5個小時徒步走進福州大學城,福建師大學生親身體驗拉“感恩號”板車的一路艱辛。福建師大黃同學以身示范體驗了當“感恩號”主人的感覺,他說:“我整個身體都要向前傾斜,使出渾身力氣才行拉動它。”
3月3日,“感恩號”走進福州高校,福建師大學生親身體驗拉“感恩號”板車一路艱辛(攝影 朱興鑫)
“對老人不僅要養身,更要養心,”王凱在演講時說,孝順父母不是在生病時候才能抽出時間照顧,更需要在精神上照顧來滿足老人的心愿。
“母親十月懷胎很辛苦,又要教育我們做人做事,這輩子花在我們身上的時間真的太多了。”他說。他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這一路走來并不是一帆風順,最大的難題就是每天晚上的住宿,為了母親安全,他們必須在天黑以前找到一戶人家,好有個“依靠”。
“而恰恰在傍晚時分,人們的警惕心和戒備心是非常強的。”他說,荒山野嶺、廢棄廠房或者是加油站都有他們留下的身影。
弟弟王銳告訴記者:“居無定所,三餐不繼、交通安全是妻子最擔心的,也是當時‘嚴重’反對理由之一。”他用了一個多月才說服妻子。
“我們走過黃河、越過長江、爬上丘陵和山區地形,甚至海拔數千米南嶺山脈都走過。”他說:“無論對身體、毅力都是考驗,我們是靠毅力而不是體力來堅持這艱辛旅途的。”
他還透露,“感恩號”沒有剎車,稍有把握不好,上坡和下坡都是非常的危險,后果很“不堪設想”。“所以我們一小步一小步上坡,小心再小心下坡。”
“我們絕不把遺憾留給母親,爬再多的坡也毫不怨言,”兩兄弟異口同聲對記者說。
3月3日,“感恩號”走進福州高校,大學生親身體驗拉“感恩號”板車載著母親行孝(攝影 朱興鑫)
3月3日,“感恩號”走進福州高校,福建師大學生在感受最溫馨的“房車”(攝影 朱興鑫)
當天,大哥王凱、弟弟王銳和老母親是應福建師范大學公管學院邀請做專題匯報演講。他們獲得過2008年感動中國網絡人物。
去年9月,他們接到臺灣民間團體睡眠障礙協會邀請從中國最北黑龍江老家啟程赴臺灣旅游,于今年2月底徒步到達福州,并在福建過上第一個春節。目前,正在等臺灣方面批準入臺。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胡美東
朱興鑫) 編輯:單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