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竹蓀蛋中長出的竹蓀
中國日報網消息:很多人都說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吃的竹蓀是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產的。近日,記者采訪了當時的當事人,不僅證實了克松訪華時吃的竹蓀是長寧產的,而且揭開了尼克松是如何吃上長寧竹蓀的秘密。
證實這個事兒并揭秘的人是長寧縣的一位叫胡樹良的老干部。據胡樹良回憶,當年,他在長寧縣郵電局擔任報話班班長,由于當時有兩名職工請了病假,所以他就連續帶了兩天的班,非常疲倦。正在這時,他接到一個電話,是當時宜賓市的同志打來轉長寧縣土產公司的,他就轉了過去。沒過一會兒,縣土產公司的經理就找他說,剛才接到一項政治任務,要長寧的2斤竹蓀;土產公司沒有現貨,他是報話班班長,打電話方便,請他幫他打打電話。于是,他們一起打電話找竹蓀。胡樹良先把電話打到萬嶺、相嶺,而萬嶺、相嶺沒有這么多的竹蓀;后來,他又把電話打到雙河和梅硐,才調齊了竹蓀,送到宜賓。
由于這件事非常特別,時間緊,又是說是政治任務,所以他就特別留意這件事情。后來,他在《四川農民報》(現《四川農村日報》)上看到了一篇題為《竹蓀:從國宴到世界》的文章,他確信當時找的竹蓀就是為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準備的。這篇文章報道,自尼克松總統訪華以后,四川的竹蓀才被世界餐館業認識,尤其是國外幾千家中餐館,都想得到這種國宴上的山珍。1988年,日本一家公司到四川訂貨開口出價每公斤竹蓀300美元,韓國、新加坡等國和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悄然興起竹蓀這款名菜。直到現在,他都還保存著這篇文章。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美關系解凍及至建交,是整個中國外交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正因其意義重大,對于前來實現“中美破冰”之旅的尼克松,周恩來非常重視,對菜譜、菜單設計等事務都親自過問,禮賓標準也由他最后核定。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時30分,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專機在東郊機場準點著陸。當晚19時,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宴,款待尼克松,當時是周氏國宴標準“四菜一湯”:芙蓉竹蓀湯,三絲魚翅、兩吃大蝦、草菇蓋菜、椰子蒸雞。竹蓀肉嫩、潔白,比白玉更潤滑愛人。它的鮮美可口引得尼克松總統連聲贊賞。國務卿基辛格也豎起拇指說:“這是你們中國的白珍珠。全世界最權威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也還沒來得及記載。”
不但尼克松訪華時國宴上有竹蓀,而且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訪華時國宴上也有竹蓀,當時的國宴菜單如下:主菜:雞吞群翅、烤釀螃蟹、鮮菇燴湘蓮、紙包鱒魚、推沙望月湯;小菜:炮綠菜苔、紫菜生沙拉、涼拌苦瓜、炸薄荷葉、櫻桃蘿卜;點心、水果:豆面團、六三卷、炸馓子、湯圓核桃露、新疆哈密瓜。其中的推沙望月湯就是竹蓀和蛋黃做的。
竹蓀,1999版的《辭海》這樣解釋:“又名‘僧竺蕈’。擔子菌亞門,鬼筆科。子實體初呈蛋形,成熟后成筆狀,頂部有鐘狀菌蓋,蓋紅色,表面有惡臭粘液。蓋下有白色的網狀部,向下垂。將菌蓋臭頭切去,曬干后有香味。夏季生于竹林中。中國四川南部最多。可供食用。”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 黃志凌 長寧縣委宣傳部 劉龍泉 夏夢) 編輯:單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