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福建省委副主委、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未明呼吁,要加大涉臺文物特別是市縣級涉臺文物保護力度,保護好兩岸民眾共同的文化之“根、脈”。
李未明表示,涉臺文物是臺胞尋根謁祖、朝圣觀光和憑吊先賢的重要載體,也是維系兩岸民眾情感的重要紐帶。福建涉臺文物數量眾多、內涵豐富、地位重要,保護好涉臺文物對于深化閩臺交流交往十分重要。
據2006年第一次涉臺文物普查,祖國大陸共有涉臺文物1354處,其中福建就有1076處,主要分布在各市、縣(市)。在閩涉臺文物中,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靠地方財政投入。由于經費嚴重不足,管理人員缺乏,執法力度不夠,這些縣市涉臺文物或因無錢維修或因遭受自然人為雙重破壞,安全狀況令人憂慮。
李未明說,目前國家文物局啟動的涉臺文物保護五年計劃,暫未將縣市級文保單位列入。他建議,加大市縣級涉臺文物保護力度。對涉臺文物相對集中、能深刻體現海峽兩岸歷史關系的村鎮、街區,應依法加快申報涉臺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市縣級涉臺文物保護經費,除地方財政按比例撥款外,可以鼓勵宗親會、企業、民間組織等社會力量捐資參與保護;落實臺灣知名歷史人物和政要祖籍地的祖祠、祖墓、舊村落的保護工作。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胡美東) 福建日報 編輯:單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