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兩會剛剛閉幕,中央“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指向被進一步明確。但就在兩會閉幕后第一天,北京接二連三地涌現出一批新“地王”,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能否落實令人擔憂。
今天,北京單天成交6塊土地,其中3塊被公認為是新“地王”。經過64輪競價,中信地產以52.4億元的總價競得大興區亦莊住宅及商業項目(XI-1B),總金額超越2009年“地王”順義區后沙峪鎮天竺開發區22號地的50.5億元,創下北京拍地最高總價。經過84輪的激烈競價,遠洋地產旗下子公司遠豪置業以40.8億元競得北京大望京1號住宅混合用地,地塊樓面地價達每平方米2.75萬元,被認為是北京市場上新的“單價地王”。同日,海淀區東升鄉居住、商業項目被世博宏業以成交價格17.6億元拍得,該項目除去3萬平方米的酒店項目后,折合樓面地價為28308元/平方米,打破了剛剛產生的大望京村1號地27529元/平方米的虎年樓面地價紀錄。
“北京新的地王誕生了!房價馬上會推高”,SOHO中國董事局主席潘石屹對剛剛誕生的大望京一號地“地王”做了測算,結論是:銷售單價要到45000元/平方米,才可以有10%的利潤。
有人認為,房地產商因為“不差錢”而瘋狂。近來密集出臺的國11條、京版11條、國土部19條等宏觀調控政策并沒能抑制北京樓市的瘋狂。
從市場面上看,2009年和2010年兩會期間北京樓市商品住宅的存量表明,相比去年136172套房,今年兩會期間商品住宅的存量僅有89234套。下跌了34.5%。如此低存量讓開發商看到了市場空間。
延伸閱讀:兩會過后已誕生兩塊“地王”北京房價且調且漲
3月15日,位于北京東城區和平里北街2號的土地儲備中心2層大廳,異常熱鬧。
經歷了“兩會”期間的靜默,北京大小開發商、房地產行業人士齊聚于此,見證2010年第一個“地王”的誕生。
果然,截至當天下午4點,就已經誕生了兩塊“地王”:遠洋地產子公司以40.8億元拍得望京地塊,樓面地價達到了2.4萬元/平方米,為北京歷史最高;中信地產經過64輪競價,打敗了中國煙草等其他央企,以52.4億元的價格拿下了亦莊一塊土地,刷新了2009年由大龍地產創下的總價50億元的單價“地王”記錄。
當日,北京市國土局5宗土地就賣了120.5億元。
“壓抑”的一季度
經歷了火爆的2009年后,2010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土地市場平平淡淡。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統計,一季度北京土地成交面積平均下降了3成。以2月份為例,北京共成交15宗土地,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環比下降31%。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開發商說,一季度交易平淡,不是開發商不積極,而是政府有意壓抑節奏。
一季度同時也是房地產政策頻出的時期。國土資源部先后發出多條政令,規范土地市場付款和開竣工管理。同時規定最長付款期限不得超過2年。
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長廖永林在3月11日通氣會上說,國土資源部將土地拍賣保證金提高到了20%,希望提高土地出讓門檻,來引導開發商理智拿地。
廖永林表示,“地王”主要是部分房地產企業對未來市場預期過高,有很多企業因為拿地價格過高,而無法開發,最終土地被土地部門收回。
2009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高達1.5萬億元。為了給土地市場降溫,國土資源部甚至采取了“點名”的方式,在全國通報了18宗典型房地產閑置土地。
其中,北京工體4號地延期開工4年,而又未向國土部門申請延期,被處罰1%土地價款,同時暫停原土地所有方李澤楷旗下盈科和其子公司啟夏房地產公司在北京的拿地資格。
然而,這個遲到的處罰,對于“地王”創造者來說,似乎意義不大。盈科集團及其子公司在內地已經很久沒有拿過地。同時,1%的地價款罰金僅有512萬元,而盈科在2009年8月,以1.18億美元將該地塊轉給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瑞安建業。
3月12日,全國政協委員、瑞安董事局主席羅康瑞對本報記者稱,轉讓手續已經完畢,對于工體4號地的罰款“實出意外”,瑞安正在和盈科進行交涉。
上述北京開發商說,一季度北京出臺了地方版“國11條”。同時,為了避免“兩會”敏感,將6塊要出讓的土地延緩出讓期。尤其是中服地塊,預計其單體就可以賣到120億元,北京國土局將其出讓期3月8日調整到3月22日。
這一切并未實質影響北京房地產大局:四環以內房屋開盤售價已經到了4萬元/平米,地價也未下降,房地產市場仍在且調且漲。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