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3月9日,云南省羅平縣普妥鄉團山村.村民們在石洞外拴著一根繩子,每次下到洞下,拉著繩子進出,石洞窄處僅能側身而過。cfp
中國日報網消息:“就為了一口水,真作踐人啊!”陳愛民一邊抱怨,一邊攥緊了手中的安全繩。
繩子的另一端拴陳二虎的腰上。他爬進只能容一個瘦人爬著進出的洞口,再側身順著陡峭的石壁慢慢向下走,在洞內向下十二三米米的地方,有個水潭,這是他們花了10多天才找到的水源。正在抽水的塑料管突然沒水了,他打算去探個究竟。
如今,云南正在經歷60年不遇的大旱。600多萬人飲水困難,3000多萬畝農田受旱。
一時間,整個云南,上上下下都在找水。位于云南省東部羅平縣普妥鄉團山村的村民也不例外。
人都沒水吃了,哪兒管得了地里
““馬達”燒壞了。”爬上來的陳二虎說。水已經連續抽了6天6夜,馬達燒壞了4個。但山洞外,依然有十多個村民等著拉水。
團山村原本是不缺水的。素有素有金山銀瀑之稱的羅平縣有九龍山瀑布,還有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油菜園。團山村就被包圍在這些油菜地中。
每年三四月份,油菜花盛開的季節。這里就成了一片黃色的海洋。可今年,持續高溫又干旱無雨,油菜花花期提前了整整一個月,到2月下旬時,已經凋謝了。當地政府計劃在2月3日至4月19日舉行的國際油菜花文化旅游節不得不提前結束。
大旱從去年農歷七八月份開始,半年沒下雨了。山坡上的油菜有的已經枯死,泛著綠色的也面臨著減產。
不過,村民已顧不得這些油菜。“人沒水吃了,哪兒管得了地里。”陳愛民說。
這里的村民大多飲用山上的泉水。有些人家里有水窖,雨水多時,他們就將泉水收集起來,以備干旱時人畜飲水之用。可如今泉水干了,水窖里的水也用完了,雨還是沒下。
在距離陳愛民家不遠的油菜地里,有兩個水塘。自打他記事起,水塘里就從未斷過水;遇到雨水多的月份,還可能淹了油菜地。
水塘是村民們洗衣服、殺雞宰羊、喂牲口的地方。可農歷去年7月,水塘徹底干了,如今已經皸裂。
“不能為了水,再鬧出啥大事來”
眼看著窖水一點點少了,村民們的吃水陸續告急。
一些人開始外出找水,有的用牛車拉、有的用大大小小的水桶往家里背。
一次,陳愛民雇了輛汽車,到附近另個一個村子拉水。可誰知,缺水的人太多了,整整排了兩天的隊,才拉回來一車。一車水50塊錢。實在沒辦法的村民,只能用牛車在附近的小河里拉水用。河水從上游的山上流下,沿途經過好幾個村莊,上游的村莊有可能在河里洗衣服喂牲口,但“水能不能喝,已經顧不得了。”
“這樣下去總不是個辦法。”陳愛民覺得。有的人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找水上。
于是,有人提議,成立一個“找水隊”,在附近山洞里尋找新的水源。這個提議得到7戶村民的響應。年紀最大的陳愛民被推舉為負責人。
找水行動從春節后開始。幾個人排了附近20多個山洞之后,35歲的陳長林在距離村口一公里外的這個山洞里發現了水。
那是矗立在油菜地里的一座很小的石頭山。洞口非常隱蔽。“我們小時候經常這兒玩,知道有個山洞,但不知道里面有水。”他說。
那天,他拿著手電筒走進山洞,從一個只有直徑只有五六十公分的洞口爬入,洞里靠外側的一段空間非常狹小,只能容一個人側著身子前行。大約下到七八米地方,空間突然增大了一點。他蹲在那里,拿著手電筒向著洞內更深的地方照了照。突然,發現底下有片亮光。
“肯定是水,反光了。”提起這些,陳長林依然很興奮。
“找水隊”的另外幾個村民也趕來了。又有人下去看了看,證實有水。
商議之后,大家覺得,先試著抽一抽。因為當時,誰也不知道,水潭里的水到底有多少,或許就是個小水坑。
他們借來水泵,水管,還從附近的村民家里拉了電。但待一切準備就緒之后,準備下洞抽水時,新的問題又來了。“水泵太大,塞不進不去。”
正當幾個人發愁怎么辦時,有人提議,拆了,拿下去再裝上。
那天還差點出了大事。洞里缺氧,和陳長林一般大的陳繼波突然渾身癱軟,從洞里上不來了。等用繩子拉上來時,人已經昏迷。陳長林還給他做了人工呼吸。
這讓陳愛民很不安。至今,每當有人下洞,他都一再叮囑“注意安全”。
“不能為了吃水,再鬧出啥大事來。”他說。
為了水 “走后門”
抽了幾車后,“找水隊”認為,洞里的水量“估計不小”。
他們原本打算,將7戶隊員家里的水窖裝滿就停手。可誰知,那個山洞里有水的消息立刻在附近的村子傳開了。前來拉水的人很快又在這里排起了長隊。
“沒辦法,都是鄉里鄉親的,就是一口水嘛。”陳愛民說。他們決定,幾個人輪流值班,24小時抽水。
3月9日下午,團山村村民顧小仙帶著三歲多的兒子趕著牛車來拉水。可誰知,水管里的水突然沒了。顧小仙蹲在洞口,有些著急。
她家沒有水窖,只能這樣吃一桶拉一桶。“這里抽水不容易,我們用水可省了。”她說,一盆水恨不得用四五遍,洗菜、洗臉、洗腳還要喂牛。
水泵功率太小了,抽一汽車的水,需要至少兩三個小時。而且,還斷斷續續的。
負責維修水泵的陳二虎一天至少要下洞十二三次。有時是馬達燒壞了,有時是管子被石頭卡住了;水位不斷下降,他還得時不時地看看,水泵是否還在水里。
來拉水的村民越來越多。有的甚至為了一車水后門。“親戚朋友,知道的大都來了。”
“找水隊”的隊員們在油菜地邊的水渠里鋪上稻草,上面在蓋上塑料紙,搭了一個睡覺的地方。
3月8日晚,已經熬了五天五夜的陳愛民終于熬不住了,回家踏踏實實地睡了一晚。那天晚上,另一個叫王建書的村民值班。有幾個村民為了拉水,差點打了起來。
水能抽完嗎
從發現水的那天起,截至3月9日,六天六夜,水泵一直不停地工作,抽了大約600多方水。
每汽車水,他們會收取18到20元的電費和維修費。對于村里一些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他們會主動送些水去。
不過現在,陳愛民已經有些擔心了,“這里的水會不會抽完呢。”
村里已經70歲的張定生說,洞里的水估計不會很多。因為早在上世紀60年代,團山村也經歷過一場大旱。當時,也沒水吃了。張定生曾經在這個洞里發現了水。后來,村民們找來專家鑒定,可專家說,洞里的水量太小,沒法抽上來。
可作為第二代找水隊的人,陳愛民仍抱有一絲樂觀的想法,“我們抽了6天6夜了,水才下去了10公分,應該抽不完的吧!”
可誰知道呢。一旦抽完了,又該怎么辦?!(西河/圖 海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