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今年上海將有16.8萬大學生畢業,比2009年增加1萬人,還有部分外地高校畢業的大學生會到上海求職。加上歷年未就業的大學生,以及去年參加見習的大學生依然需要就業,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再次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就業形勢有沒有回暖轉好的跡象?今年的求職難不難?針對這些問題,即將走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的感受應該最為深切。
畢業生:有人說難有人說易
應屆畢業生小華表示,她一直想從事和公關有關的工作,為此從大二開始就陸續去過一些公關公司和廣告公司實習。但一直到了即將畢業之際,她還是沒有最終敲定自己的工作去向。她表示,自己實習的公司屬于行業內比較好的,因此競爭也很激烈。而上海交通大學的應屆畢業生Connie則表示,找工作不難,但要找好工作還有點難。她實習過的兩家公司都表示可以簽就職意向書。慎重考慮之后,她選擇了自己更喜歡、工作職責也更適合自己的公司。
業內人士:總體向好,但勿盲目樂觀
上海赫仕人才服務有限公司資深顧問、職業心理學家俞茵認為,整體來說,今年的就業情況比上一年好,許多企業凍結已久的招聘計劃逐漸開始啟動,跨國公司對未來人才儲備的招聘也陸續開展,就業市場大致恢復到了2008年初的狀態。然而,從畢業生的供應量來說,應屆生加上去年甚至前年存留下來的生源,總量依然龐大。對于求職學生而言,很多人已經從悲觀情緒走出來,但也有部分學生盲目樂觀,繼而提高了自己對求職的預期,包括對收入、行業乃至雇主的挑選上。
專家:應屆生呈菱形分布
專家指出,通常情況下,應屆生源是呈現菱形分布狀態。名校生和本身比較優秀的學生都有明確的職業目標,容易受到雇主們的青睞。他們的求職目標集中在跨國公司、500強大企業以及考公務員上,這類學生大致只占總數的二成。第二類是60%的大多數,可能來自二等學校但專業較有優勢,求職偏向多數為非500強的大公司,但依舊是一些叫得上名的集團或企業,他們的收入預期可能略低于第一類學生。這類學生可能手上同時握著兩三份實習,但可能都不是最理想,因此目前仍在“晃蕩”過程中。最后一類大約也是二成左右的學生,本科讀得比較勉強,或者是因為聰明不努力,也或者是本身資質和能力問題,求職形勢更加嚴峻一些。這類人群如果主觀態度上散漫或不重視職業發展,就可能斷送自己未來的職業前景。
來源:解放日報 編輯:馬原 柏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