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樹山、市環保局局長嚴定中為天津泰達低碳經濟促進中心的成立揭牌。
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軍講話。
Johan Cauwenbergh
在項目啟動儀式現場回答中國日報記者提問時介紹另外幾個標準,包括:項目的相關性,項目的開展要與地區的可持續性發展高度相關;項目的方法,在英國產業共生項目開展的很順利,在中國需要一定的適應性還要做適當的修改;可持續性,項目需要有始有終而不是半途而廢;預算,項目實施的投資與收益要成正比也是項目運行的衡量標準。他表示,天津經濟開發區的現實情況能夠與這些嚴格的評判標準相匹配。
項目實施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立濱海新區工業共生網絡,發展千家企業會員,促成百個工業共生項目;圍繞重點大企業,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能力建設,對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進行環境管理體系培訓和推廣,并進行快速審核;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找到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濱海新區在環境政策特別是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的需求,借助歐盟經驗,為濱海新區、天津市甚至國家提出有關政策建議。
產業共生項目在英國開展得很成功,但英國與天津濱海新區的實際情況并不一樣,問及今后該項目在天津的實際運行效果,Peter Laybourn表示:“的確,巴西、墨西哥、美國、荷蘭等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包括工業模式等現實情況都是不同的,但項目實施方式是靈活的。產業共生項目在英國開展的很成功,我宏觀預計歐盟濱海產業共生項目也會很成功的。而且中國比英國大的多,相信產業共生項目在中國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比產業共生項目的啟動,天津泰達低碳經濟促進中心的成立同樣彰顯著開發區推動環保產業的決心。該“中心”致力于搭建區域低碳經濟服務平臺,實施國際合作項目,進行一定領域的商業化運作,全方位地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同時致力于建設成為中國首個促進低碳經濟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的國際合作實施機構,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創建低碳科技的“硅谷”,輻射帶動濱海新區、天津市及周邊區域的低碳產業發展,從而引領中國低碳經濟發展。
“我們最大的資源就是開發區內有上千家企業,搭建區域低碳經濟服務平臺有利于實現商業對接,建立低碳數據中心,有利于收集企業低碳類、環保類信息,對相關信息資源進行調查統計和整理,提供國內外可識別環保信息市場,有利于促成多領域國際合作項目,比如引進碳排放交易,引進低碳產品等。”天津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軍介紹。
據介紹,天津開發區作為“首批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和“首批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始終積極探索促進節能環保和循環經濟發展的有效機制和可持續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在國際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天津開發區將進一步發揮示范與帶動作用,率先立足濱海新區、天津市及周邊區域的低碳技術需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引進世界先進的環保、生態、低碳等領域的理念、技術、產品、管理與服務。
來源: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記者 李享
王鈺) 編輯:寧波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