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音樂廳頻頻獲得國內重要媒體褒獎。在2009年第七期音樂周報評選的《全國音樂廳十宗最》中獲得了其中最高榮譽—— “最好聽”的音樂廳;3月3日,中國文化報以《天津音樂廳的經營之道》為題報道了開張短短半年就收回部分成本的天津音樂廳;近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行20余人到天津音樂廳觀摩學習。一個音樂廳的發展為何會在短時間內引得諸多媒體及相關單位的頻繁關注?
當前,是全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大部分省市也都不約而同地看好了“文化產業”這一綠色朝陽產業。各地紛紛興起建設劇場、劇院的熱潮,其中不乏耗資驚人的“大劇院”乃至“超大劇院”。但劇院建成后,這些“孩子”誰來養就成了問題,如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成了擺在政府部門及劇院管理者眼前的核心問題。因此2009年8月落成的音樂廳,政府依靠委托運營商的模式,能在短短半年時間里就已收回部分投資,并演出超過百場,不得不成為業界人士不斷駐足研究的一個案例。
60年歷史的“人藝”到6個月的音樂廳取了什么經?
“原來這里雖然也叫音樂廳,但基本上都是放電影,音樂會之類的演出不太多?!币晃灰魳窂d老員工對來訪的人藝員工介紹到。重建后,有關主管部門采取所有權、經營權分離的方式,選擇北京驅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作為天津音樂廳的運營商。
從2009年8月重新開放到現在,天津音樂廳在短短半年時間,共演出場80場,最遠期的演出已經排到了今年12月24日。拿到2010年演出項目安排表,“11×12”新樂季主題多重、條理清晰,即十一大系列共200余場音樂會,包括“鄉情——海河兒女系列音樂會”“知音——國樂大師系列音樂會”“全民閱讀——聆聽經典系列音樂朗誦會”“高原如歌——中國邊遠少數民族音樂系列音樂會”“喝彩——享譽世界的中國作曲家系列音樂會”等,此外還有新春音樂會和“五一”“十一”系列音樂會。
記者在售票處的電腦售票系統上記者看到,離今年12月24日“經典圣誕歌曲合唱音樂會”雖然還有10個月,但門票已經預售了10余張。“觀眾提前購票是有‘遠期折扣’的,每提前一個月訂票就有2%的優惠?!惫ぷ魅藛T介紹說。
但是音樂廳如今最值得驕傲的并不是這些成績。而是一個被驅動傳媒總經理錢程笑稱為“驅動器”的員工工作網站。按照音樂廳新的管理規定,音樂廳的每個員工每周一都要在公司內網上提交一周的工作任務,每天至少完成六件事,并限期在一周報告工作完成情況,提出一條意見。
這個所謂的驅動器是維系公司不斷設立目標及完成目標的動力,也是客觀衡量員工績效的最好方法。嚴格的管理和緊張有序的工作狀態也為放手經營打下了基礎。如此看來,音樂廳能在短時間內迅速躋身全國最優秀的音樂廳行列,重在這個不斷驅動著的經營團隊,這也許就是它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來音樂廳,這個工作網站讓我們大吃一驚,這也正是我們來更看中了他們大跨步發展的態勢和勁頭。這是我們要學的,也是想回去帶給其他員工的?!币晃蝗怂噯T工如是說。
最值得關注的是“模式”
毫無疑問,高雅音樂的高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對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提升公民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國家劇院、院團的增多并不能直接帶來音樂市場的發展。它不僅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市場培育過程,更需要有才華、有經驗的藝術管理者或單位將這些資源變化為價值。
驅動傳媒在這個過程中,具有前瞻性地看到了這一潛在的市場空間,迎難而上。不但沒有拿政府一分錢,更以“付租金”的方式解決政府了維護、經營音樂廳的困擾。用市場化的行為方式培育了市民對高雅音樂演出的消費需求,培養受眾欣賞演出的習慣。這種政府、企業、百姓三贏的模式迅速得到了其他劇院的關注。
“市場培養先行”
此前,驅動傳媒總經理錢程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天津市河西區做“打開音樂之門暑期音樂節”,并已經堅持了3年多。天津市文化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市委宣傳部文化事業處處長、市文化產業協會秘書長劉金剛說:“據我們了解,這個音樂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不錯。這樣的經營人才是我們需要的?!?/p>
從2007年開始,錢程和他的團隊每年暑假在可容納2000人的天津市政府禮堂舉辦“打開音樂之門暑期音樂節”,每次演出50場,票價從10元到100元不等?,F在,暑期音樂節仍是音樂廳的保留節目?!叭绻麤]有前幾年做‘打開音樂之門暑期音樂節’的積累,音樂廳不會有這么高的人氣?!眲⒔饎偤湾X程都認為,經營高雅藝術,應該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但社會效益的取得,必須以演出場次的不斷增加和演出質量的不斷提高為前提。
“經營三要素:策劃、宣傳、銷售”
“劇場要想生存,就不能坐等人家來送演出。然而現實的矛盾是,生產單位的產品質量遠遠跟不上市場需求。音樂廳必須主動進入藝術生產領域,尋找更加符合觀眾口味的高質量演出,以彌補市場空缺?!卞X程說。為此,音樂廳利用網絡做了大量的觀眾調查,對于提出建設性意見的還給予贈票獎勵。
錢程認為,將演出做成系列對于銷售而言有兩個好處:一方面,贊助商更愿贊助長期的、成規模的項目,以穩步擴展其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成系列的演出能夠降低成本,優惠套票對觀眾來說也更劃算。
對于規模效應,錢程還有更遠的打算,音樂廳可以將自己引進的演出項目介紹給有需求的其他城市,幾地共攤原本由一家承擔的演出成本。這樣一來,原本賺不到錢的演出也能贏利。
除了“遠期折扣”方式,音樂廳還采取了“會員制”“禮品卡”等多種營銷模式。記者還了解到,天津音樂廳已取得了國家大劇院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天津的票務代理權,天津觀眾可在音樂廳買到這兩個劇院的門票。錢程透露,他們正與這兩個劇院洽談,有望在2010年將它們的精品演出資源引進天津音樂廳。
宣傳方面,天津音樂廳除了在電視、報紙投放廣告,還每月出一期直投刊物《今日藝術》,上面不僅刊登天津音樂廳的演出安排,還有北京各主要劇院的演出信息、臺前幕后的花絮和藝術家的創作理念。經常來看演出的詹女士表示:“我是將這本冊子作為一本音樂雜志來讀的。”
天津音樂廳現有100多名大學生領位員,他們青春靚麗、知性有禮,讓觀眾備感心情舒暢。來自天津大學的小張說:“我們平時不上班,只在演出時過來。這里的工作環境很好,還可以經常欣賞高雅音樂。”音樂廳的一位負責人則表示:“大學生領位員的精神面貌和英語水平是音樂廳的一塊活招牌?!?/p>
天津音樂廳成了新天津的城市地標和金色名片。密集的、亂花漸欲迷人眼式的系列演出點亮了百姓生活,提升了天津這座城市的無限魅力。千呼萬喚的和諧之音通過音樂這種最真摯的方式表達,使愛樂人從此有了歸屬感,市民平添了幸福感。難怪一位北京觀眾在天津音樂廳聽完音樂會后,看到天津的巨大變化,不禁在博客中感悟:“因為這場音樂會,我對這個城市竟有些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