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0:30—21:30,“地球一小時”活動在全球展開,參與者以熄燈的方式向全世界發出“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倡議,表達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意愿。那么天津濱海新區在活動中是如何表現的呢?27日晚,記者走訪了濱海新區部分街道、商場、居民區及標志性建筑。
直擊“一小時”
“這些地方準時熄燈”
在20:30到21:30的一個小時中,記者看到天津濱海新區萬麗泰達酒店和天津開發區樂購參與了活動。
20:30,開發區樂購超市準時掐斷1/3的電源。據此次活動主要負責人許盈盈介紹,超市共熄滅1500套燈,一小時內總共可節省50余度電,相當于節省了20千克煤的能耗和200升凈水,同時減少了50千克二氧化碳和1.5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
萬麗泰達酒店的主管于晨介紹說:“在這一小時中,根據要求熄滅酒店大堂和全部外部裝飾景觀燈。”
另外,來自開發區7個社區的700戶居民也共同熄燈一小時,以提高公眾的節能意識,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這些地方燈火通明”
27日20:20,記者在開發區第二、第三大街看到,街道、商場、居民樓景觀燈燈火通明。20:30泰達中心酒店33層旋轉餐廳的外部景觀燈將夜空照得明亮如晝。
與此同時,另一位記者在塘沽金街、海河外灘、海門大橋等標志性場所沒看到任何熄燈的跡象。商場、店鋪景觀燈不見關閉,露天大屏幕依然在不間斷地播著廣告。外灘標志性建筑的景觀燈也一直在變換著不同顏色。
據了解,大港、漢沽等地參與者也寥寥無幾。
“地球一小時”尚待深入
27日晚,記者在關閉了1/3電源的開發區樂購超市內隨機采訪,初到開發區從事文字工作的小李告訴記者:“我聽過今天有‘地球一小時’活動,特地離開宿舍來超市體驗一下,我覺得這樣挺好的,人人環保。”
但在外灘公園,一對情侶對記者說:“知道今天有‘地球一小時’的活動,特意走出家門,順便看看外灘熄燈后是什么景象,沒想到這里的燈并沒有熄滅,有些失望。”
“南方不是正在大旱嗎?而且咱們又提出了低碳生活的理念。這個熄燈行動就是低碳環保的具體體現啊。聽說鳥巢和水立方都熄燈了,咱們這兒怎么沒有人響應呢?”天津科技大學學生文峰說。
在開發區恂園里小區,記者采訪了幾位居民。其中一位老人告訴記者:“還真沒聽說過今天晚上要熄燈一小時,是必須的嗎?”記者在海河外灘公園、南海路、金融街等地隨機采訪了五六名路人,他們均表示不知道有“地球一小時”活動。
感悟“一小時”
我感謝這一小時
“我感謝這一小時。”荀女士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在關掉家里電源的這一小時內,她與丈夫促膝長談避免了婚姻中的危機。
荀女士與丈夫結婚7年,兒子已經上幼兒園了。生活中愛情淡去,矛盾逐漸顯露出來。但倔強的性格讓兩個人都不肯低頭,于是每天下班回家,自己操勞家務照顧孩子,丈夫則戴著耳機坐在電腦前,“客廳里電視開著,孩子鬧著,可是還是覺得特別冷清,一點兒熱乎勁兒都沒有。”
為了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荀女士早早地哄孩子入睡,然后晚上8點半準時切斷了家里的電源。室內暗了下來,夫妻倆終于可以停下手中的事情,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說道說道。“反正燈也關了,看不到彼此的表情,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荀女士說自己壯著膽子跟丈夫表達了自己的愛意與不舍,表達了對婚姻和家庭的重視,丈夫也終于放下面子承認自己的錯誤,表示會跟她一直攜手走下去。
我們應該重視這一小時
社會學博士孫起認為,“地球一小時”是為了保護環境保護地球,與其說它能夠為人類節省何其多的資源,不如說它能夠向人們灌輸這樣一種理念。它絕不能演變成一場純粹的“秀”,如果這短短的一小時真正起到了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作用,那么即使只是一場“秀”我們也應該做好。(張文弟 張智 楊昊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