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正在接待上訪群眾
中國日報網消息:3月24日,最普通不過的一天。9時,四川省汶川縣信訪局副局長任勇還未來得及泡上一杯茶,已經迎來第一對上訪群眾,來上訪的是桑坪社區兩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情緒激動,指明要找任勇反映問題。
“大爺,你坐下說,坐下慢慢說,別著急。”任勇放下手中的茶杯,大步地迎了上去,臉上堆滿了笑容,一邊掏出隨身攜帶的本子和筆,開始準備記錄。
對話在任勇極力安撫和老人的激動中進行。原來這對老人是為房子而來的,因為縣城規劃建設,目前面臨搬遷,兩位老人家庭比較困難搬遷后無處可去,聽說任勇這個當官的說話算話,找到任勇希望可以幫忙解決住處。“大爺,這個問題你不用擔心,產權證收上去是因為縣城要規劃,很快就會為你們做好安排,搬遷后沒有辦法解決房子,你可以先寫一個申請,交到我這里來,我負責和你們社區協調,幫你找一處房子暫時過渡。”
大爺聽到了有解決方案,情緒終于平穩了下來,趕緊起身要回家寫申請,任勇亦同時起身,側著身子兩手護著大爺把兩位老人送到了政府大門口,嘴里還不停叮囑:“別擔心,下午你把申請拿過來,我們會為你協調的,盡快幫你找到住的地方……下雨了,大爺大娘,你們腳下注意一點。”一直看著兩位老人消失在視線外任勇才返回辦公室。
“看,這就是我的工作狀態,今天還好,因為下雨,上訪的人不多,要不要忙得焦頭爛額的。”說這話的任勇臉上無一點抱怨的神情,反而敞開口笑了起來。
因為地震,汶川縣的各方利益格局被打破,舊矛盾和地震后出現的新矛盾交織在一起,上訪量比震前有所上升,每日平均要接待7—8批群眾,身為信訪局副局長的任勇顯得比以往更加忙碌,笑得也更加勤了:“如果說縣委縣政府是從大方向來解決老百姓的民生問題的話,那么信訪局就是從個體來關注他們的需求,起到溝通和調解的作用。”
來上訪的百姓都是挾帶訴求而來,大至房子等民生根本問題,小至打架斗毆,無不是任勇工作的范圍,不管為何而來,總是怨氣沖天,到了信訪接待室發一通脾氣,這個時候,接訪的人怎么辦?
“笑多一點,態度再好一點,伸手不打笑臉人,先緩解情緒再說。”任勇自2005年從事信訪工作,已總結出一套無往不利的工作法則,任勇的好脾氣遠近有名,有的時候他的態度好得連同事都受不了。“都說任局的脾氣太好了,再多怨氣的看到他的笑都軟了下來。”信訪局的工作人員楊麗華說。
然而僅僅是這樣遠遠不夠,解決百姓的訴求才是根本之道,變被動為主動,變上訪為下訪,隨時了解百姓的訴求動向。2008年6月份,在地震后的一個月在映秀鎮成立群眾工作和信訪工作組,全面處理映秀乃至漩口、三江、水磨等地的群眾工作。“在一個鎮設立工作室,在汶川信訪歷史上是首次,必須與時俱進創新機制。”隨后的一個月,為了保證奧運的能順利進行,任勇回到都江堰穩控辦全力負責安置點的信訪工作,每天奔波在溫江、都江堰、郫縣等地群眾安置點,為老百姓排憂解難,“主動下訪,才能以最快的的速度掌握老百姓的動向。”據了解,保奧運期間,汶川縣信訪工作實現了“零上省、零進京”。
如今的任勇,和成都的妻女兩地分居,每天往返在辦公室和姐姐的家中。他最有成就感的一刻便是看到上訪群眾解決問題后的笑容:“那樣的笑容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喜悅,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好肯定。”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 黃志凌)編輯:馬原 柏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