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指揮部28日晚迅速成立,下設搶救、醫療、宣傳、善后處理等小組。29日零時20分的緊急現場會作出三項決策:
——抽水救人,以最大努力調集設備,以最快速度安裝,以最大能力排水;
——通風救人,向井下強壓通風,為井下被困人員提供生存支持;
——科學救人,成立專家組,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辦法進行搶救。同時要防止瓦斯、塌方等次生事故。
“井下透水量有多少?”“排水泵何時安裝到位?”……從各地源源不斷趕來的救援人員緊急行動起來。
3天的黃金救援期已過,但排水、通風、打鉆等救援工作仍在艱難推進,井下仍未探知生命跡象。此時,連續作戰的救援隊伍已奮戰了100多個小時。
“叮當、叮當”……4月2日14時12分,2號鉆桿打通后,近300米的地下傳來敲擊鉆桿聲音;15時10分,在出井的最后一根鉆桿頭上,發現了挽著的一根鋼絲:這都是生命的信息啊!
這一生命的信息瞬即傳遍搶險現場,傳遍祖國大江南北,億萬國人的心為之振奮!
在得知井下礦工傳出生命信息后,中央領導同志再次作出批示,要求事故救援人員堅定信心,下決心把一切可能被救出的井下幸存人員全力搶救出來,這是當前處理“3·28”事故的最主要最迫切的任務。

4月5日,救援人員將獲救礦工抬出井口。當日,華晉焦煤王家嶺礦“3·28”透水事故第二批獲救礦工陸續升井。截至14時15分許,升井受困人員已達到114人。新華社記者燕雁 攝
科學施救,措施得力——國家有關部門、山西省有關方面通力合作,展開生死大救援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保住了生命,就保住了希望!
“加快,加快,加快……”在“3·28”透水事故救援指揮部,這是記者聽到最多的兩個字。
危急關頭,災情就是命令——
事故發生當天晚上10時,山西省委書記張寶順、省長王君到達透水現場。在急速奔馳的路上,他們一邊傳達落實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一邊打電話調度各方力量迅速集結。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駱琳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煤礦安監局局長趙鐵錘等,也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按照中央領導部署,成立搶險救援指揮部,科學制定救援方案,全力組織救人。
查看、詢問、研究、決策……指揮部的工作節奏,緊張而有序。
3月29日,指揮部在原有7個工作組的基礎上,成立了打眼組、井下涌水分析組和安全措施專家組,確保工作高效運轉。
30日,井下救援指揮部成立,協調井上和井下排水工作,監測井下瓦斯,防止次生事故發生。
前3天是搶險救人的“黃金時間”。關鍵時刻,駱琳等同志冒著危險,深入事故井下,督促加快排水進度,為最終下井救人贏得時間。
眾志成城,是救援工作的關鍵——
王家嶺礦是個基建礦,搶險設施嚴重不足,單憑發生事故的煤炭企業,難以承擔繁重的搶險救人工作。相關各方在指揮部統一調度下,迅速帶領救援力量趕赴現場,投入搶救工作。
——28日晚事故發生后,中煤第一建設公司、華晉焦煤有限責任公司立即啟動搶險救援應急預案。
——事發地臨汾、運城兩市,鄉寧、河津兩縣,以及西山煤電、汾西礦業、霍州煤電等山西省內大型煤企,第一時間組建7支礦山救護隊,快速進場搶險。
——河南、陜西等鄰省也根據指揮部需要,陸續派出救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