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四聯集團員工認真檢查生產出來的智能電磁流量計 (記者 畢克勤 攝)
中國日報網消息:記者昨日(6日)從重慶四聯集團了解到,重慶已成為國內首款數字高清視頻芯片的誕生地,該集團第一批100塊試生產的高清芯片已下線。此舉意味著國內數字電視市場將打破歐美企業壟斷局面,年底實現量化生產后,市民購買高清電視可以更便宜。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數字電視分為標清與高清兩種,標清的分辨率為720×576像素,而高清的分辨率則可達到1920×1080像素。目前我國數字高清視頻芯片的核心技術乃至整個市場,都被歐美企業壟斷。
四聯集團副董事長吳朋表示,要讓老百姓用最低的成本,享受到最高品質的數字高清電視,必須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四聯集團開發的高清芯片比目前國際上的高清芯片售價便宜三分之一。
據悉,高清視頻芯片今后除了運用于電視機上外,還將運用到機頂盒、手機等電子產品上,預計今年6月終端產品會初具雛形,年底實現批量生產并投放市場。
此外,四聯集團還透露,有望在未來幾年為重慶打造出一條國內最大的百億規模的LED產業鏈。按照未來的發展趨勢,汽車用燈將全部實現LED照明。
據悉,四聯集團目前擁有一座年產50萬片藍寶石基片的海外工廠,以及連通歐司朗、飛利浦等世界頂級照明器材制造商的市場渠道,擁有霍尼韋爾獨有的世界一流的藍寶石生產、加工核心技術,通過復制新建的國內工廠現已達到海外工廠標準,完成了產品送樣,并入圍成為今年世博會重慶館展品。
技術人員工資比董事長高
四聯集團高薪納賢,成為全球儀表、半導體技術人才集聚地
記者昨日從重慶四聯集團獲悉,自去年先后收購法國湯姆遜半導體公司、美國霍尼韋爾藍寶石業務等跨國公司后,該集團在引進人才方面開了我市國企的先河,技術人才收入比集團董事長工資高。
據介紹,在經濟全球化、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四聯集團將“競爭”引向“競合”,先后與歐、美、日等十多家跨國公司廣泛建立起不同形式的合資、合作經營模式。如合資組建的橫河川儀、重慶海德世、耐德新明和相繼成為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變速器、車用拉索和城市垃圾收運系統生產商。還與霍尼韋爾、西門子、東芝等國際儀器、儀表巨頭合作。
與國際大企業的合資、合作為四聯集團帶來新的契機,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人才。從去年開始,集團就用高薪吸引國內外的精英人士,包括半導體集成電路及微電子、藍寶石及LED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及企業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這些人才的工資到底有多高?四聯集團總工程師張軍說,具體數字不便透露,但他們的收入“肯定比集團董事長工資高,可以說開了重慶國企的先河”。
四聯集團高層透露,對人才的重視就是對技術的渴求,今后還將繼續用高薪廣納人才,讓四聯集團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儀表、半導體方面技術和人才的集聚地。
按照四聯集團的總體發展,2012年要進入百億集團,到2015年,預期產值達200億元,核心產業躋身全球自動化儀表前五強。
據了解,從今年開始,我市國企就開始逐步進行員工工資改革,其中重要一項就是發揮績效工資的真正魅力。市國資委表示,雖然驚訝四聯集團這種“員工工資比董事長工資還高”的現象,但對其做法予以認可。
來源:重慶晚報(記者 陳寒星) 編輯:寧波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