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爾濱市采取公推差選方式選拔的5名人民政府縣長正式上崗開展工作。這是哈爾濱市委實施“強縣”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正派+政績”的用人標準和導向,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積極探索通過競爭擇優選拔干部的用人新模式。
據哈爾濱市委組織部有關領導董鳳山介紹,這次公推差選縣長,從民主推薦縣(市)黨政正職后備干部開始,主要經過了三個環節:一是兩輪推薦、綜合評定,在會議推薦和談話推薦的基礎上,每個縣(市)各確定兩名近期成熟黨政正職后備干部人選;二是面試推薦、知情選擇,在區、縣(市)近期成熟的后備干部人選中擇優確定了23名人選參加面試推薦,并現場進行署名推薦;三是全程差額、適崗優選,根據面試推薦結果,確定了8名考察人選,通過考察確定6名建議人選,再征求市委常委意見,確定5名擬任人選,最后提交市委常委會討論決定。
面試推薦是此次公推差選縣長的關鍵環節,也是實現知情選擇、優中選強的一次創新和突破。在4月10日召開的公推差選縣長推薦會上,參加競爭的23名人選當場回答黑龍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蓋如垠親自出的兩道題目,“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請簡要介紹實際經歷中,你直接負責并組織實施的最有意義的一項或兩項工作,怎么抓的、成效如何、有什么啟示?”
“我為什么要出這兩道題?”3個半小時的面試結束后,蓋書記現場給出答案并說明“良苦用心”:第一題答案是“群眾路線”,旨在考察干部的價值觀,看是不是、能不能為群眾干事;第二題意在考察干部的實際能力和工作業績,看能不能為群眾干成事。干部憑能力和業績“自己提拔自己”,想干事的給機會、能干事的給舞臺、干成事的給位置。
一位落選干部說:“這樣選拔干部,真正體現了市委正派政績的用人導向,讓上者服眾,下者服氣。”
來源:重慶晚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