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二:單城突進與區域協進的矛盾
世界城市,通常都以發展水平較為接近的都市圈形式出現,北京也不應例外。世界城市目標的凸現,客觀上可能會助推北京城市進一步擴張,功能更加強化,加速北京對各種優質發展資源的吸附和聚集,很有可能進一步拉大與周邊地區的差距。
長期以來,北京的發展呈“孤城突進”之勢,北京與周邊地區發展存在很大落差,環京周邊100公里的區域內,存在著大面積貧困帶,這些地區多處于半干旱和半濕潤過渡氣候帶,山貧土瘠、沙化嚴重、鹽堿遍地,幾百年來一直就是窮困地區,像這樣在首都周邊存在貧困帶的現象在世界上是極為少見的。環京八市石家莊、廊坊、保定、唐山、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與北京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八市經濟總量再加上天津,略超北京。而紐約、倫敦、東京、巴黎大都市圈的發展同質化程度很高,大都市圈內的發展水平都很接近,為他們成為世界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國內具有成為世界城市可能性的上海,其所在的都市圈同質化程度、區域成熟程度也要高于北京都市圈。實際上,作為具有800年建都史的古都,不管是封建時代的京城也好,還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首都,北京城的繁榮從來不局限于京畿圈的供養,而是仰仗于威權治理下的首都經濟模式,聚集全國的優質資源,調用各方的要素。如果單憑北京周邊地區的資源,是不足以支撐大北京的。但是,這樣的超市場、調用資源型、孤島式的超大發展模式,在未來新的發展背景和發展理念以及承載條件下,要不要持續?能否長期持續?以及如何持續?值得深思和考慮。環視世界,大城市的都市圈化是世界城市發展的趨勢,世界城市的建成無不仰賴于整個都市圈的發展,沒有都市圈支撐的世界城市是難以持續的。
挑戰三:模仿與創新的矛盾
迄今為止的世界城市,都產生于21世紀之前,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進程,尤其是全球化的推進,而成為引領城市發展,乃至引領世界發展的眾城之城。
中國是現代化的后來者,城市化的追趕者。近三十年來的追趕,特別是最近十年的快步前進,中國各地,以史無前例的速度,進行著波瀾壯闊的造城、改城、擴城運動,北京也難避免,主導這場城市化速成運動的關鍵詞有兩個:復制和模仿。大量似曾相識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許多互相抄襲的街區和景觀隔城并立。先是復制國外城市,然后國內城市互相抄襲。當然,要追趕便不能沒有學習和仿造。但是,簡單、機械的模仿也很可能把問題和病毒一起拷貝下來。當前北京人口蜂聚、交通擁堵、空氣濁化、貧富差距拉大、城市不斷膨脹,所有這些城市病,都是以往許多國際城市所曾經經歷過的,我們只是在重復。正如拉維丹所指出的,19世紀城市的歷史是一部疾病的歷史,20世紀的城市歷史,可以稱作一部奇怪的醫療故事,這種治療方法產生的副作用像疾病本身一樣壞。在建設世界城市的過程中,我們如何在理念上、思維上、方法上、技術上有所突破,實現創新;如何避免19、20世紀城市建設的通病,走出過分貪大求多的誤區,修正規模就是一切的工業化時代模式;如何以新的理念理解城市的功能,詮釋城市的價值,切實走出一條綠色、低碳、低耗、循環經濟的發展之路;如何辯證地看待技術手段的兩面性,不過分使用技術,盡可能地回歸自然、順應自然;如何洞悉先行世界城市曾經經歷的城市化、郊區化、再城市化背后的歷史邏輯而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些都是對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