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湖于民”為何走了樣?
記者了解到,杭州市對保護西湖風景名勝和美化西湖環境十分重視。2002年,市委市政府把“建設環湖綠地,實現還湖于民”列入為市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一,排在首位。前幾年,杭州投入數十億元巨資進行綜合改造和保護,遷走了大批占用環湖地帶的單位和住戶,拆除了阻隔游人視線的房屋與高墻,并推進“西湖西進”計劃,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
一些曾經參與西湖改造工程的干部說,“大眾西湖”來之不易,當時許多單位和個人都做出了犧牲,有一些還是世代就在西湖邊生活的家庭。但現在卻發現一些舊居古宅及周圍草坪和花園,又被一些企業、單位和個人“圈”回去了,而且此風日盛,占據的地方越來越多。
60來歲的杭州市民張亮不解地說:“過去還能進的一些名勝古宅,現在改造后,老百姓反而只能隔門瞄望,還湖于民咋成了還湖于權貴呢?”
據了解,這些會所普遍設置了最低消費,一般每人最低500元,如果加上15%的服務費、酒水飲料,一頓聚餐消費常常要上萬元。“來這里消費的,不是有錢人,就是有權的人。”一家會所的保安這樣對記者說。
記者從杭州市政府和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了解到,改造后的西湖景區全天候對外開放。對于景區一些建筑物和舊居的保護上,過去的思路都是靠政府,但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現在一般采取招商洽談以租用方式進行保護,有關部門審核簽約時,都有嚴格的租用保護要求。比如,承租者不能改變建筑風貌和結構,不能封閉必須對外開放,不能擅自改名叫某某會館,一些經營餐飲的不能設最低消費等等。
據一些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在政府建設環湖綠地、實現還湖于民的改造過程中,一些財團老板之間的爭湖爭綠爭美景之戰也在悄然打響,盡管有著諸多限制,但財大氣粗者仍趨之若鶩。景區一些地段較好的場所租金,以建筑面積每平方米每天四五元的價格收取,好的地段租金更高。這些承租者大多實行“會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