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盜砂須有序填海
業內人士建議,政府應開展有序填海,合理調配資源,方能抑制盜砂泛濫現象
記者在煙臺調查時了解到,目前煙臺海域已無盜砂船活動。
但煙臺海事局一位不愿具名的負責人說,他們從2007年就開始參與打擊盜砂,風聲一過,盜砂便迅速反彈。“打擊盜砂成為一場貓鼠游戲。”
對于此次整治能抑制盜砂活動多久?上述負責人表示,他心里也沒底。
在他看來,盜砂現象背后還存在這樣一對矛盾,一方面,國土部門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嚴格控制海砂開采;另一方面,國家建設填海工程又需要大量海砂。
沿海地區為何存在填海造地的沖動?
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曾算過這樣一筆賬。
他說,目前國內每平方米圍海造地成本為220元到520元,而陸上建筑用地成本則要上千元每平方米。所以越來越多開發商和政府把目光投向成本低廉的圍海造地。
煙臺海事局一名部門負責人認為,國家應該對填海造地進行控制,避免盲目無序填海。
他認為,地方政府則應在啟動大規模填海工程前,先嚴密論證。需要多少砂?從何處解決砂源?
在天津從事填海工程項目的宋剛說,在天津,政府部門不負責解決砂源。
據他介紹,天津的填海造地工程主要是由政府授權企業開發,企業再分塊發包出去,由大大小小的項目部承包。
項目部簽訂了填海期限,到期就要把這片海水變成可以建房子的陸地。至于用砂,都需要項目部自行解決。
煙臺海事局一名部門負責人認為,對合理填海工程,國家應在整個海域內進行合理的資源調配,滿足用砂需要。
令人欣慰的是,國家已注意到過度的、不合理的圍填海,以及由此引起的盜砂,會產生局部海洋生態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破壞漁業資源等惡劣影響。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海洋局已決定,從今年起對于超過計劃指標擅自批準圍填海的,國家海洋局將暫停該省的用海規劃和建設項目用海的受理和審查。以遏制地方政府填海賣地的沖動。
記者還了解到,一項“海盾2010”專項執法行動,已在全國沿海地區啟動。此項行動專為遏制無序填海、用海現象。
來源:新京報(記者 楊萬國)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