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級診療、有序就醫為核心的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昨(21日)起正式在平谷區率先試點。
試點內容主要是,農民常見病在基層醫院解決,大病預約轉診到區醫院,疑難重癥通過綠色通道轉診到三級醫院。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昨天表示,為推廣分級就診模式,本市將建立康復醫院和護理醫院。
到大醫院看病 居民需綠色通道轉診
鄧小虹說,分級就診的內容主要包括:由平谷區醫院、康復醫院和護理院以及基層社區醫院組成區域醫療服務共同體,農民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社區醫院解決,大病預約轉診,依托平谷區醫院與北京協和醫院的對口協作關系,疑難重癥通過綠色通道轉診到協和醫院,康復期病人和需長期護理病人轉診到轄區的康復醫院和護理院。同時,研究建立北京協和醫院與平谷區醫院之間遠程病理和影像學會診系統;在平谷區建立動態變化的社區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家庭醫生提供幫助;建立平谷區醫院與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雙向轉診信息系統。
新農合報銷 引導居民分級就醫
平谷區衛生局副局長張友介紹,為引導農民分級就診,平谷區制定了新的新農合報銷政策:居民在一級衛生院看病,無起付線,醫藥費可報銷65%;未經轉診在二級醫院看病,起付線為650元,醫藥費可報銷50%;未經轉診到三級醫院看病,起付線為1300元,醫藥費可報銷50%。
11家大醫院將幫扶區域醫療中心
鄧小虹介紹,為實現分級診療,緩解農民看病難,今后三年城區的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同仁醫院等11家“三甲”綜合醫院將對口支援10個郊區縣的11個區域醫療中心,重點放在心腦血管意外、創傷和急重癥搶救等有關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建立城區“三甲”醫院與郊區縣區域醫療中心的緊密協作機制,逐步形成農村居民小病不出鄉村、大病不出區的分級有序就醫格局。
社區醫院將設護理病床、康復病床
統計數字顯示,躺在大醫院里超過半年的患者約占住院總數的10%,為改變這一現狀,北京計劃在每個轄區內設立康復醫院和護理醫院,按每千人0.5張床位的比例配備康復病床和護理病床,并將建立統一入院標準、轉院標準、收費標準等。
平谷區衛生局副局長張友介紹,目前,平谷區18個鄉鎮都設立了康復病床。下一步,平谷區將重新調整全區病床設置,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增設康復病床和護理病床,讓慢性病患者、術后患者從大醫院轉到社區醫院繼續接受治療。
相關新聞
三大措施增強社區醫院吸引力
北京市醫改領導小組負責人之一、市衛生局政策法監處副處長薛海寧昨天做客首都之窗時表示,為引導群眾有病先到社區醫院就診,本市采取三大措施提升社區醫院的吸引力。
首先是加強基層衛生機構的建設,完善基層服務體系。其次是強化社區醫院的服務能力。第三個措施是大醫院對口支援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使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水平能夠有較大提升。
來源:千龍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