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江水無情,年年都有生命被江水吞沒。炎炎夏日來臨,武漢市水上警方再次發預警提醒市民下江湖游泳注意安全。
來自警方的數據顯示,近四五年來江城每年發生百余起游泳溺水事故,溺亡、失蹤均在30人左右。今年入夏來,已有8條生命逝去。
江水載不動溺亡者家屬的悲痛,而每一起溺亡打撈引發的“發死人財”之說更是讓人不忍。武漢水上公安分局副局長劉寶林稱,全市至今還沒有一家公益打撈機構,一旦發生溺亡事故,水警沒裝備無能為力,出面打撈的多是江邊漁劃子或民營打撈公司,他們索要高價,“有些家屬撈人心切,只好就范;有些則付不起錢,眼巴巴等尸體浮出水面”。
知情人稱,從長江里撈一個人的“行價”是3000元至5000元,有些水域不同,報價更高。發生火災,撥119就會有消防員趕到,沖進火場救人,不收取分文;發生車禍,撥112就會有交警及時處置現場。為什么在水里,就沒有專業的機構救助?“失火有消防來管,車禍有交警來管,但溺水呢?撥110會有水警營救,但他們畢竟不是專業救助者……”昨日下午,記者在江邊采訪時,一些市民坦陳,游泳安全管理主體不明,實際也是暴露出政府的一種缺位。
劉寶林副局長稱,讓民間救援力量在生命之重上索要高價,有可能對政府形象造成傷害。他呼吁政府能組建一個公益打撈機構,免費打撈溺亡者遺體,給予死者家屬心靈安慰,并且明確一家單位為江河游泳安全管理主體,讓其協調公安、文體、水務、海事、救撈、教育等多個職能機構,將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張峰是武漢乃至湖北省消防部隊里的“蛙人”第一人。10年前,他和其他3名戰友被選派去參加公安部組織的專業潛水培訓,組建了我省消防第一支“蛙人部隊”,擔負水下救人打撈、抗洪等職責。但如今,這支“蛙人部隊”只剩3人,裝備還是多年前配備的輕型潛水服,只適合在小湖泊、深井里救人。他告訴記者:“下江河救人,必須配備重型潛水裝備,我們現在無能為力?!?/p>
代表政府行使打撈義務的消防“蛙人”,從技術層面講,的確讓公益打撈成為一種可能。
7月5日,張峰告訴記者,本月7日,我省將有4名消防員趕赴南京參加公安部組織的蛙人培訓。他們學成歸來,能否代表政府成為溺水救助的中堅力量?
來源:楚天都市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