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構成示意圖

資料圖:美國GPS衛星網絡示意圖,目前美軍正積極謀劃二代GPS系統,性能將更加優秀,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行業霸主
記者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內部獲悉,除去今年1月17日和6月2日已經發射的第三顆和第四顆北斗導航衛星外,我國還將于今年8月份后再發射三顆北斗導航衛星。
隨著中國北斗導航衛星進入密集發射組網階段,全球四大定位系統的格局逐步清晰:美國GPS資歷最老;歐盟的伽利略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我國的北斗。
如此,全球定位系統目前便呈現出“四足鼎立”的局面。到2020年左右,將會有100多顆衛星在空中“爭”著為全球民眾提供衛星導航服務。
“給地方編碼”玩笑使GPS誕生
說起定位系統,大家馬上就想到GPS,利用它為自己導航。其實開發全球定位系統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戰爭的需要,很大程度是基于國家戰略利益的考慮。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的一些科學家提出了“給全球每個地方編碼”的設想,美國國防部剛開始認為這一設想是個玩笑,但隨后經過考慮,還是給這些科學家撥了一筆款,讓他們先行試驗。
《艦船知識》雜志主編、央視特約評論員宋曉軍說,這個設想付諸行動的結果,便是第一個全球定位系統的雛形誕生。上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著手建立全球定位系統,即我們現在統稱的GPS。
在海灣戰爭爆發之前的16個月時間里,美國空軍先后發射了8顆導航衛星。1990年8月,就在第8顆衛星從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的那天,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
盡管還未“發育”成熟,但GPS在這場戰爭中一露臉,就引起了世界的注意。“海灣戰爭”就像GPS的試金石一樣,告訴世界,導航定位系統在戰爭中如運用得當,可以讓你贏得一場戰爭。同樣,如果敵國有,而你沒有,那你極有可能成為戰敗的那一方。
“美國只給它的盟國提供軍用代碼。”宋曉軍說,但是一旦戰爭爆發,美國可以隨時切斷其提供的代碼或者人為地將導航定位精度的誤差擴大,這樣便會嚴重影響使用國的軍艦、導彈、飛機等在戰爭中的殲敵定位。
國家戰略驅使俄羅斯勇追
“GPS在戰爭中的成功運用,最受刺激的莫過于與美國有多年軍備競賽史的蘇聯以及后來的俄羅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專家、央視特約軍事評論員葉海林說,在著名的“沙漠風暴”行動中,GPS將戰爭拉到隱性的三維定位空間中。這一軍事行動經常被看作是人類第一場“星球大戰”。
“沙漠行動”以美軍的空襲拉開帷幕。1991年,在美軍空襲行動開始之前,美空軍已前后發射共10顆衛星,初步組成了一個龐大的GPS導航星座,可為整個海灣戰區提供每天24小時的二維(經度、緯度)導航定位服務和每天19小時的三維(經度、緯度、高度)導航定位服務。
在空襲行動的最初幾分鐘內,美軍一支名為“諾曼底”的直升機分隊率先執行任務,該分隊由陸軍武裝直升機和空軍特種直升機組成。
攻擊中,在裝備了高精度GPS導航設備的特種直升機的引導下,裝備了強大火力的整個武裝機直升分隊,利用夜幕作為掩護,采用低空飛行的方式,突破了伊軍防線,一舉摧毀了伊軍的2個早期預警雷達營。
“這次任務的成功完成,為美軍打開了伊軍防線,使得美軍連續不斷地對伊軍腹地進行的大規模轟炸任務順利實施,同時還確保了作戰飛機的安全。”葉海林說。
葉海林告訴記者,其實早在蘇聯時期,出于與美國戰備競爭的需要,蘇聯已開始針對GPS開發其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統——格洛納斯系統。
但在蘇聯后期以及俄羅斯剛獨立前期,因為政治原因,蘇俄對格洛納斯的研發有所停滯,直至海灣戰爭中GPS的成功,再一次對俄羅斯形成刺激,俄羅斯于1993年重新開始獨自建立本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葉海林說,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再次對俄羅斯產生巨大震動,迫使俄羅斯領導層對定位系統的軍事用途加倍重視起來。
有消息說俄羅斯計劃今年將24顆衛星全部部署完畢。但是,由于俄羅斯經費缺乏的老大難問題一直無法解決,所以原計劃于2008年就全部部署到位的格洛納斯計劃,至今已被延遲。“將來它能不能完成,其實誰也說不準。”
為精確制導歐洲發展伽利略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精確制導炸彈、導彈,因為有GPS的定位而大出風頭。但英國、法國等歐洲盟友卻無法享受這種“精確制導”。
歐洲各國開始覺得,沒有自己的定位系統,未來將極有可能受制于美國。至此,歐盟開始聯合研發自己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
雖然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從一開始定位為基于民眾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但是一旦戰爭爆發,伽利略戰時的作用一點也不會遜色。”葉海林稱,與GPS相比,“伽利略”系統確定地面位置或近地空間要精確10倍。其水平定位精度優于10米,時間信號精度達到100納秒。
葉海林說,必要時,“伽利略”系統的精確度可達6米,如與GPS合作甚至能精確至4米。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在GPS只找到街道的情況下,伽利略可以找到車庫門。
“伽利略情況有點特殊。”葉海林解釋,它本來是一個純商業的項目,但是出于美國的壓力,它又不得不向美國軍方妥協,做到代碼共享,把當時伽利略看上的兩個主要合作伙伴——中國和印度從伽利略計劃中排除出去。
來源:法制晚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