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之惑
汀江流域嚴重污染以后,政府禁止漁民3年內在河道里辦養殖場。“我們對未來很困惑,如果不能養魚,我們不知道能干點什么?”黃說。1998年,他就開始經營養殖場。他以前的房子和農田,由于建設棉花灘水電站都被淹了。現在,他必須重新找一條謀生之道。
丘永錄給中國日報記者看了一份傳單,政府列了無業農民可以選擇的工作,同時提供了培訓課程。“大部分都是技術方面的工作,而且每個月至多付3000元的工資。我都快40歲了,即使我有時間和精力去培訓,這么多工資根本不夠我養家。我希望政府能告訴我們汀江什么時候能再養魚。如果2-3年內能養魚,我會再開養殖場,我喜歡當漁民。”邱說。他在廈門開出租車每個月可以賺5000元。
王圣瑞博士說,如果污染比較小,汀江的水質5年內會自然恢復。根據福建環保局的最新報告,PH值測試表明水質標準為3級,適合游泳和漁業養殖。
環保局的統計資料表明,2009年9123家企業在生產中出現重金屬污染。2200多家企業對環境造成了損害,其中231家被關閉,641家被勒令停止運營。
重金屬污染控制規劃草案已經由環境保護部擬定,由國務院批準后,將生效實施。同時,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馬軍主任建議政府增加補償金額,以幫助汀江污染的受害漁民。他說,紫金礦業需要賠償更多,將來的其他污染事件還應采取更多的行動。”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魏添 何娜 實習記者 朱興鑫) 編輯: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