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資委于3月18日緊急出臺“清退令”,責令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剝離房地產業務。(資料圖)
7月20日,招商地產發布公告,以合作的方式獲得了佛山南海一地塊,至此本輪地產央企拿地總額已經接近300億元。業界分析人士稱,每一輪行業整頓,都是行業巨頭進一步擴張的機會,由于資金充裕,看來這次地產調整央企也將從中獲益。
此前,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透露,中央企業賓館酒店以及房地產等非主業業務剝離有了實質進展,但李榮融并沒有透露相關細節。然而,央企的瘋狂“買地潮”以及地產央企的再次擴張,讓央企退出房地產的行為黯然失色,也讓宏觀調控變得異常尷尬。
78家央企“有序退出”緩慢
3月初,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溫總理表態,一定要抑制高房價。然而,溫總理的話音剛落,央企就“不失時機”地在北京炮制了三塊地王,引發輿論嘩然。
國家推出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后,央企手中擁有大量資金,因此,買地就成了不少央企消化資金的不二選擇。央企不斷買地,推高各地地價并使得各地樓價不斷創新高。為了遏制這一不正常現象,國資委于3月18日緊急出臺“清退令”,責令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剝離房地產業務。
退出令頒發后不到一周,多家央企就作出回應,表態稱將根據政策,通過掛牌出讓或者出售股份的形式,剝離房地產業務。而16家主營房地產的央企也宣布,期待接手其他央企退出的房地產項目。到7月中旬,國資委有關官員表態稱,78家退出房地產業務的央企均按照要求,每月向國資委報告退出情況,一切正在有序進行。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地產項目的央企接近20家,但成功轉讓的卻只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北京金中都置業公司和中石油北京都市圣景地產公司兩個項目。
“掛牌只是代表擁護政策的姿態。但現實運作中,很多央企只退骨頭不退肉。好的項目想辦法藏著掖著,有瑕疵的項目拿出來掛牌,當然沒有什么企業愿意接手。”某知名民營房地產企業總裁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