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即將進入倒計時100天時間,據(jù)悉,目前廣州亞運會將使用的70個場館中,有60個場館已完工移交,其余場館也會在今年8月底錢移交完畢。廣州各場館各有特色,均體現(xiàn)了廣州文化的特點與廣州亞運的特色。
廣州亞運館
廣州亞運館位于亞運村南部,媒體公共區(qū)東側,主要包括了體育館,臺球館,壁球館及廣州亞運歷史展覽館,其中體操館設固定席位6000個。賽后改造可安裝活動坐席2000個。賽后體育館總規(guī)模將達到8000座,建筑面積為31482平方米。
廣州亞運館延續(xù)以蓮花灣為中心的城市空間景觀軸線為設計宗旨,結合蓮花灣周邊河涌水體等自然環(huán)境要素,塑造優(yōu)美活潑的環(huán)境特質。場館的外形借鑒了體操運動員手中的絲帶,并與其旁邊蓮花水道的波紋呼應,設計構思凸顯了“飄逸彩帶”的主題。
游泳跳水館
游泳跳水館承擔廣州亞運游泳,跳水和現(xiàn)在五項游泳比賽及亞殘會游泳比賽。場館筑面積為33331m2,建筑高度29.39m,座位 4400多個,主體造型采用雙色螺旋流動造型,主體建筑白色和藍色相間,既巧妙地隱喻了廣州“云山珠水”的城市地理特征,又是對廣州亞運館“飄逸彩帶”曲線的延續(xù)。同時通過相互穿插流動造型,結合建筑朝向,很好的滿足了建筑內部空間高度,采光通風,建筑節(jié)能以及合理布置設置管道的需求。
奧體網(wǎng)球中心
網(wǎng)球中心由一棟可容納9543觀眾的開敞式網(wǎng)球主比賽館,一棟可容納1845觀眾的副場合13塊室外標準網(wǎng)球場以及相關附屬用房組成,設計最鮮明特點是與周邊建筑,環(huán)境相協(xié)調,整個網(wǎng)球中心的設計不僅在使用功能方面完全滿足比賽的要求,體量造型師對廣州亞運館“飄逸彩帶”的設計構思的延續(xù)和創(chuàng)新,彰顯了“嶺南風格,廣東特色”。
南沙體育館
南沙體育館是廣州53個亞運競賽場館之一,也是第16屆亞運會的武術和卡巴迪項目的比賽場地。場館占地12.7公頃,總建筑面積為30236.3平方米。館內設置8080坐席,其中固定座位6000個,移動座位2080個。場館的外殼由九個曲面單元組成,分成南北兩組,片片層疊,以比賽大廳呈螺旋放射狀水平展開,形如一個巨大海螺靜臥在海邊,同時將單一的建筑體量一分為二,并以一種富有動感的方式將兩者緊密聯(lián)系,隱喻了中國武術的最高境界——“陰陽俱合,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與“海螺”外殼造型設計理念,契合了場館武術競技和嶺南水鄉(xiāng)文化特征。
南沙體育館采用預應力鋼結構等10項新技術,采用鋼筋混凝土及鋼結構,內支柱可懸空支撐屋頂,節(jié)省三分之一用鋼量,頂部設置了大面積的頂天窗及電動遮陽系統(tǒng),體現(xiàn)了節(jié)儉,低炭,環(huán)保的亞運概念。場館大廳主體結構采用先進的環(huán)形張弦穹頂,主跨度達98米,是亞洲目前直徑跨度最大的體育場館。
廣州市飛碟訓練中心
廣州市飛碟訓練中心位于增城市白水寨風景區(qū),用地面積95200平方米,是廣州亞運會飛碟項目比賽場地。該中心設計體現(xiàn)出亞運會和諧的精神與設計運動精密,準確的精神,立面設計中引用貴賓,官員和觀眾的入口空間形成立體曲面的綠坡,采用輕巧而具有韻律的斜桿從地面長出,與懸挑的半圓形屋頂連成一體,營造出建筑向自然過渡德爾灰空間,豐富了建筑造型。
來源: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 (實習記者:鄭爾奇)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