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數量不落下風,在游客中的口碑同樣不錯。無論是翻看《寄往深圳的明信片》上的留言、現場采訪參觀者還是參看網絡討論,深圳館的得分顯然不低。記者注意到,會有人說深圳館“很特別”,也會有人說“看不太懂”,但卻幾乎沒有人說深圳館“不值得一去”。在記者采訪過的參觀者中,有很多人說因為深圳才來看深圳館,還有更多的人說:“看了深圳館之后,我更想去深圳了。”
深圳館總策展人孟巖在談到策展理念時曾向記者說:“深圳館當代藝術的展示方式主要還是面對建筑師、美術愛好者這些有一定藝術鑒賞力的人群,我們不奢望所有的游客都能明白展覽所展示的理念、給出一個很高的評價。”參觀者普遍給出的好評,應該是給這位建筑師的意外之喜。
引起國際規劃學界關注
如果說普通游客的感受還流于感性,那么孟巖所說的目標人群,他們給出的評價應該更能說明問題。事實上,在深圳館的展出過程中,運營團隊特意邀請了許多友館的館長、建筑師等,與他們進行交流。發展到后來,更多的專業人士不請自來。深圳館的導覽員說:“經常有人參觀到最后,在出口蓋章處掏出名片自我介紹是某某設計師,他們說展示案例和手段都很好,希望能進行深入交流。”
首爾館的策劃總監白承薰看完深圳館后驚呼:深圳館顛覆了我的印象,原來深圳那么有創意。白承薰特別詢問記者深圳館的策展人是不是從外面請來的,當得到否定的答復后,他由衷地表示贊賞:“深圳館的策劃很獨特、很高明。審視了深圳過去的發展,也展示了深圳人對未來的想像,而且啟發觀眾的思考。”
來自瑞典馬爾默市環境與規劃部門官員詹尼佛特別注意到,深圳的策展團隊中包括建筑師和政府負責規劃的官員,展示提供了城市發展、更新的經驗。詹尼佛認為,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由政府主導的規劃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城中村和舊城區的改造,必須考慮到人與城市的和諧。她很高興深圳案例將焦點集中在人的身上,展示了通過正確的規劃和產業引導,帶給市民幸福城市生活的例子。
名聲在外的深圳館甚至引起了國際規劃學界的關注。今年6月,同濟大學和國際中國規劃學會共同舉辦“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國際研討會暨國際中國規劃學會第四屆年會,特別邀請深圳館的策展團隊做主題發言。與會專家當即表示希望親自參觀深圳案例館。50余位國內外知名規劃專家親臨深圳館,就城市發展、城中村問題以及大芬村案例的緣由和發展等展開現場討論。
深圳館不只有《大芬麗莎》
深圳館為什么可以吸引這么多游客,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就像“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蒙娜麗莎”一樣,喜歡深圳館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人喜歡深圳館新奇有趣的展示方式;有些人對大芬村的發展充滿好奇;還有些人則折服于深圳的發展速度。
飽受媒體關注的深圳館外墻——千人油畫《大芬麗莎》是吸引很多人在深圳館駐足的直接原因。意大利館參展代表、意大利對外貿易協會主席萬塔尼聽說深圳館把意大利名畫作為外墻時哈哈大笑,說這代表了中意兩國人民對美的共同向往,要把意大利館的工作人員都拉過去參觀。
但深圳館里,絕不只有《大芬麗莎》。馬德里館展覽部部長依格納西奧最喜歡的展品,是深圳商報記者余海波拍攝的大芬畫工。他指著那些畫工說:“你看他們的眼睛,很堅定、很自信,就像蒙娜麗莎的眼神一樣令人感動。這讓我感到他們是有夢想的人。”來自浙江的小朋友林一航說:“入口處的動畫片很好玩,我也喜歡那些花花綠綠的顏料盒(指深圳館內的再生盒)。”美國游客尼克則在主題影片《深圳面孔》前停下腳步,觀賞良久。他對記者說:“我在歷史書里讀過上世紀初美國興起的景象,我覺得和你們現在的情況很像,懷揣夢想的人推動了城市的高速發展。”
來源:深圳商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