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正式批復《上海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根據批復,到2020年,上海全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981平方公里,與上海已建成用地面積相比,用地凈增長空間只有100多平方公里。
上海未來城市發展,如何克服土地資源緊約束,精心用好用活每一寸土地?近日,市規劃國土資源局黨政領導再次進入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學習取經。
提活力,新城建設強調功能復合
對于“被動房”―――“漢堡之家”,大多數人只關注它在建筑節能方面的創新,卻不曾注意,這里還展示了漢堡在新城建設方面的重要心得。
占地1.57平方公里的哈芬新城是德國漢堡港區正在進行的一項城市改建項目,最核心的規劃理念是“混居”模式,為人們提供了居住、零售、餐飲、娛樂、辦公、體育等盡可能豐富的公共空間和配套設施,并提出了最短交通半徑的設計方案。
“哈芬新城的開發建設強調城市功能復合,對上海郊區新城和一些重點功能區的發展啟示很大。”市規劃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馮經明認為,上海城市發展的重心正從中心城向周圍轉移,城市新興功能區和郊區新城規劃如果過分強調居住區、產業區和活動區的功能分離,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吸納人口、培育城市活力。上海虹橋商務區規劃中,充分重視功能之間的有機融合,上海郊區新城也將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水平,以服務于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增強規模能級。
上海“十二五”城市規劃中,市規劃國土資源局正在醞釀適度提高郊區新城的土地開發效率,適當增加土地開發強度,引導功能集中和人口集聚。強化產城融合,推動“職住平衡”。
以公共交通引導開發,促進形成緊湊型、小尺度、人性化的多功能社區。南橋新城和嘉定新城的規劃,都充分依托軌道交通建設,形成復合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