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灌高鐵全長65公里,起自成都站,終到都江堰市青城山站,全線采用我國自主創新的無砟軌道,最高時速220公里。幾乎全程高架的它猶如一道絢麗彩虹,串聯起四川省會成都和世界文化遺產、汶川特大地震極重災區:都江堰、青城山。
地震后第16天黨中央、國務院決策修建,歷時18個月神速完工,成功實現16項自主技術創新,成灌高鐵創造了中國鐵路建設史上堪具里程碑意義的新奇跡,一舉獲得災后恢復重建的標志性工程、部省戰略合作的典范性工程、我國市域鐵路示范性和創新性工程等多項殊榮。
8月19日,成灌高鐵開通運營100天。從地震后支離破碎的成汶鐵路到全國首條市域鐵路,這不僅僅是一條鐵路從普速到高速的“重生”,還有鐵路沿線災區大地的涅槃“重生”。
決策——讓災區快速接軌“世界現代田園城市”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成都鐵路局管內成汶鐵路地處地震重災區,線路設備被摧毀為一堆廢鐵。
鼓舞災區人民抗災自救、重建家園的信心和決心,一項重要決策在震后不久開始孕育。黨中央、國務院把一批鐵路項目納入國家《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在成汶鐵路舊址上新建成灌高鐵被列在其中。
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志軍和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5·12”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長劉奇葆,迅速行動、緊密攜手,于地震發生后第16天決定由鐵道部和成都市共同建設成灌高鐵。
就在那一年,一系列行動見證了雙方災后恢復重建的決心和速度:6月25日,成都市域鐵路公司籌備組成立,8月29日公司正式成立。7月11日,項目建議書獲部省批復。8月28日,線路及車站選址規劃獲成都市批復。9月4日,四川省批復項目用地。9月18日,四川省批復環境影響報告書。9月27日,可行性研究報告獲部省批復。9月28日,初步設計鐵道部批復。隨后,施工許可也得到鐵道部批復。
“此前中國還沒有一條鐵路像成灌高鐵這么迅速得到批復的?!?008年11月4日,項目正式開工后,海內外眾多媒體如此評論。從那一天起,成都至世界雙遺產都江堰、青城山的沿線,機聲隆隆,處處是熱火朝天的景象。
奇跡接踵而來:從正式破土動工到全線貫通,成灌高鐵只用了18個月,而且16項自主創新技術讓這條鐵路成為一條高科技風景線:全線采用了優化和創新的無砟軌道,這一技術填補了我國無砟軌道技術在時速200公里市域或區域客運專線的空白;犀浦站同時連接成都地鐵2號線,是國內首個鐵路客運專線與地鐵無縫對接的車站;線路曲線半徑最小、坡度最急、工況最復雜,創造了國內高鐵建設上的3個紀錄;國內最先進聲屏障能讓居民安然入睡……
《新澳大利亞人報》記者曾經感到不可思議地說:“修建同樣的鐵路,在我們澳大利亞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而你們卻用了如此之短的時間。如果不是親眼看見,真是無法相信!”
這確實是一個能夠記入中國高鐵史冊的奇跡!
昔日斷腸處,今日新柳生。今年5月12日,成灌鐵路開通運營。一名老作家乘坐首趟列車,看著窗外飛馳而過的景色,指著腳下無限延伸的軌道,頗具詩意地發出一聲感慨:“這,就是開往災區春天的火車,讓災區快速與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接軌?!绷熊嚰菜亳傔^的沿途,災區的群眾自發地在山坡上歡呼。
探索——開創全國首條市域鐵路運營管理新模式
什么是市域鐵路?市域鐵路是連接中心城區與市郊的重要樞紐,有利于促進城市多中心或放射狀發展,加快城市周邊地區城鎮化進程。
時下,對于領跑世界高速鐵路的中國而言,這仍然是一個新鮮事物。
5月13日、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乘坐京津城際列車前往天津考察工作時,不忘叮囑鐵路部門一定要管好用好成灌高鐵,全面加強運營管理工作,在加快災后重建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作用。
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贊揚鐵路部門為四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希望鐵路部門切實管好用好這條鐵路,積極探索市域鐵路的運營管理模式。
一流的站房設施、自動售票機、自動檢票閘機、無障礙電梯、“和諧號”動車組、先進的集成管理平臺客運服務系統、鐵路CTC系統與地鐵ATS系統網絡交互共享實現零換乘……從硬件設備到軟件設施,成灌高鐵為新的運營管理模式做好了充分準備。
然而,沒有藍本可以借鑒,成都鐵路局在鐵道部指導下試探著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借腦于專家學者。邀請西南交大運輸學院院長、副院長、教授出謀劃策,分析市域鐵路特點,從客流培育、服務細節人性化要求、品牌打造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或建議。
精細于管理創新。成都鐵路局建立健全成灌快鐵完善配套的動車服務考評機制及評價體系,日常考評中以社會輿論、廣大旅客評價為主要依據,著力塑造自覺型個人,打造自控型班組,進一步樹立乘務員的主動服務、積極服務、優質服務意識。
致力于制度完善。按照“新線新標準”原則,制定一系列站車管理制度,對作業流程也進行了細分和規范。特別是為防止在每天開行15對動車組的情況下服務質量滑坡,創新《動車組五分鐘作業法》,明確始發前、始發后、終到前、終到后5分鐘作業內容及標準。
寓情于細節服務。打造一支訓練有素的“動姐”隊伍,從外形的精挑細選,到內在氣質的悉心培養,從舉手投足到職業性微笑和端莊大方的談吐,一切比照空姐標準。為此,成都鐵路局定期組織“動姐”到民航接受專業培訓。
著眼于以人為本。借鑒空姐無干擾服務,向旅客提供自助化、自主化、自由化的服務空間,創新并積極推行“有需求,有服務,無需求,無干擾”的人性化服務、溫馨式服務方式,使1名列車員服務3節車廂的精簡高效的乘務組織模式成為可能。
進化——“西南第一速”開啟“全域成都”新時代
世界特大城市(群)的發展歷程表明,中心城區隨著商業、金融業、服務業的不斷膨脹,可供市民生活的空間將被逐漸擠占和壓縮,最后都將走上中心城—衛星城的發展模式。而連接中心城和衛星城的交通問題就成為了城市進化的關鍵。
成都是中國西部數一數二的特大中心城市。 “15分鐘生活圈”——成都市區與郫縣融為一體;30分鐘行程——世界遺產美景盡收眼底。時速220公里,成灌快鐵的開行打破成都城區、郫縣、都江堰三地之間沒有城市的固有概念,率先在成都西面實現“全域成都概念”,成為全域成都的“西動脈”。
從加快城鎮化進程把主城區擴大到三環外到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把“農家樂”賦予新農村建設新內涵,成都市城市發展進程在不斷革新發展定位中走向“世界現代田園城市”。
成灌快鐵的開行使成都市一個箭步走入“全域成都時代”,無疑成為“擎動”成都市實現“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加速器”。
“沿著這條66公里的動脈,對于生態資源、旅游資源本來就占優勢的郫縣、都江堰而言,就相當于成都主城區人氣、財氣向西‘漂移’了66公里?!彼拇ù髮W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蔚形象地描繪出成都市地域概念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這一變化以一組數據作有力支撐。成灌快鐵最高時速220公里,享有“西南第一速”美譽;每日開行15對,暑運期間開行19對,每逢雙休日加開2對;日均發送旅客1.5萬人,暑運期間高峰日發送旅客2.6萬人。
高速度、高密度再加上最高票價僅15元,“西南第一速”為旅客提供的是全國最低價位的動車組服務,自開行以來趟趟爆滿,迅速成為旅客往來成都、郫縣、都江堰的首選出行方式。
工作在成都,家住郫縣、都江堰,“白+黑”生活模式顛覆“5+2”生活模式,城市“鐘擺”族正在悄然形成,并成為人們愿意追逐的時尚?!艾F在,我可以天天回家,30分鐘快鐵,回家變得很輕松?!奔易《冀呤?、在成都荷花池市場做生意的劉名先生一語道出“鐘擺”族的喜悅心情。
而在這條線上,物流基地、川菜基地、暢銷海內外的‘崇義門’、高校林立、無與倫比的旅游資源已逐漸形成一條新的經濟帶,帶旺崇義、聚源、中興、青城山等四鎮“四朵金花”。
“每一寸軌道都埋藏著誘人的財富!鐵路通車將縮短顧客與沿線商家的距離,使城市的東西、南北方向的購物人流互為穿梭,形成‘鐵路經濟帶’,帶動周邊經濟迅猛發展?!鄙虾谠ǘ冀叩膶<覍O章說。
郫縣“一刻鐘經濟帶”優勢已經凸現,在去年220億資金涌入后又于西博會簽下130億大單。有關負責人稱:“成灌高鐵起碼占了20%的功勞?!?/p>
而事實上,在成灌快鐵開通之前,成都城西片區早已經做好了房地產開發準備,沿線居住板塊已逐步串聯成一條最具居住品質的“生態居家走廊”。
據悉,依托鐵路等災后重建項目的快速推進和竣工投產,四川旅游業快速從災難中崛起。2009年,四川旅游收入繼2007年之后再次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472億多元,比震前的2007年增長21%。
目前,就成灌快鐵每天密集開行19對仍然供不應求的態勢而言,繼上世紀90年代“農家樂”火爆后,郫縣乃至整個成都西部的鄉村旅游隨著成灌高鐵的開通再次成為成都旅游的亮點,都江堰市2010年旅游收入必將給災區人們帶來新的驚喜。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 (通訊員戴序 夏永靜)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