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必須辦好師范教育。教育是為人類文化承先啟后的事業。以教育為職業者,必須具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志趣,刻苦勤學的精神,誠摯友愛的感情。師范教育的目標絕不是造就“教書匠”,而是要造就堪為人師的教育家。師范教育不能僅注重讓學生在知識、能力和專業素質方面得到應有的發展,更要注重未來教師氣質的培養,最重要的是文化熏陶。師范學校的專門訓練,不限于教學的技能,而尤其在于多年的教育文化氛圍中涵濡浸漬,使學生對教育實踐的興趣油然而生,對于教育事業的敬仰日益堅定。
要特別重視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這是我國教師隊伍的薄弱環節。現在,一些地方農村教師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還比較艱苦,醫療、社保、住房、交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還不高。受各種因素制約,農村教師隊伍總體上學歷偏低、年齡偏大。必須創新農村教師隊伍補充機制,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從教。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同時,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關心農村教師生活和成長,使優秀教師在農村能夠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提高津貼補貼標準。
尊師重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一個國家重視不重視教育,首先要看教師的社會地位。各級政府都要滿腔熱忱地支持和關心教育工作,積極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要認真落實教師績效工資等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教師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政策和住房優惠政策,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要大力宣傳教育戰線的先進事跡,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讓教師成為全社會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羨慕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