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9月至今,武漢主城區房價在沖高后保持平穩態勢
就在樓市二次調控新政出臺、各方觀望之際,昨日一篇文章又引發各方討論。國內評選出最該降價的8個城市,武漢位列第五。武漢房價到底高不高,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
武漢中心城區房價透支
記者看到新華房產發表的原文認為,三亞、濟南、杭州、東莞、武漢、長沙、青島和重慶是房價最該下跌的8大城市。武漢應該合理下跌的非規范原因在于:武漢如同這個平民化城市一樣聚集著全國乃至全球的主流供應商,武漢房價借鑒市場的不多,反而是以國內類似城市為參照的人為上漲居首,這種房價人為波動應該在新的一年被排除。武漢一些濱江濱水樓盤被熱炒,存在較多泡沫成分,還有一些樓盤透支城市規劃而大漲。
文章還認為,未來武漢一些郊區樓盤將漲價,投資投機置業向城外集中,中心區域房價理性適當下調以吻合中高檔需求。總之,武漢的房價應該位居全國前列,但結構必須按照上述調整,形成圈層結構,預期武漢的平均房價今年破六(破6000元/平方米),但二環沿線及中心片區濱水樓盤應適當下調,副中心可能適當上漲。
武漢房價高不高?各說各有理
多年來,本地網絡上對武漢房價的觀點,一直有“多軍”和“空軍”之分。“多軍”即認為武漢房價不高,還應該漲;“空軍”則認為武漢房價有很大泡沫,早晚會下跌。
而地產界部分人士更是堅定的看漲派。如國內地產界著名大嘴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在9月18日首次來漢演講時,就對臺下的觀眾說,“武漢不屬于房價過高地區,房價還要上漲”。他說,現在武漢幾乎所有街道都在修,橋修好了、路修好了,房價怎么可能不漲呢?當日,同臺的陽光100總裁易小迪則認為武漢是僅有的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能買得起房子的大城市。
看漲派都有個共同的特征,即認為武漢房價與目前的城市地位不符,對武漢未來的城市和經濟發展非常樂觀,在經濟高速發展帶動下,房價難跌。
而很多從本土實際情況出發的人士則不這么認為。一些購房者說,武漢均價已經破6000元/平方米,二環內的房價普遍在9000元/平方米以上,三環內也紛紛超過了6000元/平方米,而去年武漢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385萬元,買不起房。
專家:樓市榜單令人眼花
中南財大金融學院博導張東認為,房地產有很強的地域屬性,土地、景觀等資源不同,因此單純地與其他城市比均價并不能說明全部問題。看一個城市的房價到底高不高,主要看其房價與收入是否匹配,其主力購買群體是剛需為主還是外地投資客拉動的。像很多一線城市或者三亞這樣的純旅游城市,云集了大量的外地乃至境外投資客,其房價就不能單純以本地居民的承受能力來考慮。
不過,他認為,2009年夏天開始,在瘋狂的追漲和對通脹的擔憂雙重作用下,大量改善型需求提前入市,投資客蜂擁而來,武漢房價漲幅過快,確實超出了絕大多數普通購房者的承受能力。二次調控新政的出臺,預計會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中指院華中分院首席分析師李國政認為,每隔一段時間都有各種各種的關于房價的榜單出爐。此次8個城市中,確有三亞、杭州這樣瘋漲、居國內高位的城市,也有東莞、濟南等房價不算高的二線城市,選取的排名角度不一,可參考價值也不同。
有業內人士更是提出,去年11月份,中國社科院在北京發布的《住房綠皮書》還選取了全國35個大中城市為樣本城市來研究住房價值潛力,測算出住房價值潛力的綜合排名中,武漢還位列第八,超過了大連和青島等。所以這類榜單“看看就完了”。
武漢房價居中部省會城市之首
武漢房價到底高不高?這似乎沒有標準答案。認為不高的多是與沿海一些二線城市相比,或者認為當前房價與武漢的中部中心城市地位不符;認為高的則多從城市居民的支付能力來判斷的。
看看中部其他省會城市的房價,也可以大概了解武漢房價在其中的地位。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對100個城市的全樣本調查數據,2010年9月鄭州均價為6091元/平方米,合肥5798元/平方米,長沙5459元/平方米,武漢6873元/平方米,武漢房價并不低。而長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武漢略高,為2.0864萬元,房價卻比武漢低。
昨日,大楚網針對該榜單做的調查顯示,77.4%的人認為排名有道理、八九不離十;而71.54%的人認為武漢房價應該在4000-5000元/平方米。
來源:楚天金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