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來山的睡佛
近日,筆者在去長寧縣開佛鄉佛來山游覽時,發現佛來山的山形非常酷似一尊睡佛。
在江(安)長(寧)公路上從西面往東面看佛來山,佛來山睡佛樣的山形非常明顯:山的南面是頭,往北依次是胸部、腹部和足部。
佛來山,又名飛來山,突兀于川南淺丘之上,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嘉慶版《四川通志》曰:“削壁千仞,相傳六月雨霽,則佛光現,故名”。清朝詩人沈毓新的《登佛來山頂》詩云:“放眼南北東西,齊現光明佛國,時時開眼界,化身千百億萬,卻近普濟人間,處處舍身巖”。
佛來山古稱“小峨嵋”,是我國西南地區著名的佛教勝地。據《長寧縣志》記載,在唐代山上便建有佛教寺廟西明禪寺。明朝正統年間經妙鐸僧人重建。長寧籍人士,正統年間榜眼、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周洪謨撰有《重修西明禪寺記》。近年來,長寧縣的民間人士集資重建了西明禪寺。
佛來山是“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國家 AA級旅游景區”,距離“中國最美的十大森林”、國家重點風景旅游區蜀南竹海僅20多公里,而且處在重慶——隆昌——瀘州——江安——長寧——蜀南竹海“黃金旅游線”上。佛來山睡佛的發現,不僅為佛來山增添了新的景觀,也為游覽蜀南竹海的游客增添了新的去處。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通訊員 劉龍泉)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