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2010天津國際乳腺癌個體化診治病理與臨床專題研討會”在天津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召開。
來自中國、美國、日本等300余名腫瘤學專家學者就乳腺癌個體化診治的前沿報告、乳腺癌保乳手術個體化、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的個體化、乳腺癌前哨淋巴結的個體化等四個專題,圍繞基礎研究、病理、影像、臨床治療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及成果進行了交流。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yī)學院腫瘤科的H. Phillip Koeffler教授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活動,為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可以交流的平臺。另外,有許多青年人參加了這次會議,他們有可能是未來治療癌癥疾病的專家。” 乳腺癌已經成為全球女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在一些大中城市已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并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以往對于乳腺癌的治療只以腫瘤大小、淋巴結狀態(tài)和有無遠處轉移為分期標準進行治療。
隨著人類基因表達譜系分析及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的深入,醫(yī)學專家對腫瘤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研究愈加透徹。會議執(zhí)行主席、天津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乳腺病理研究室主任付麗教授指出,乳腺腫瘤專家已逐漸達成共識,認為乳腺癌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要根據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在確診的基礎上,對乳腺癌進行進一步的分子分型,即對乳腺癌患者要檢測激素受體、基因表達等情況,并盡可能做到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選擇制定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以及藥物組合。
天津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年手術乳腺疾病患者9000余例,其中一半左右是外地患者。乳腺癌早診率已經從五年前的8.9%提高到21.3%,早期乳腺癌生存率達到90%以上。對于威脅性較大的浸潤性乳腺癌,其五年生存率也已經由89.7%提高到93.2%。傳統的乳腺癌治療方法為擴大化切除,天津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學習美國先進的保乳手術和乳房再造技術,在全國率先開設了乳房重建及修復腫瘤科。
由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yè)委員會、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乳腺癌創(chuàng)新團隊、天津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共同主辦的“2010天津國際乳腺癌個體化診治病理與臨床專題研討會”是繼2008年首屆天津國際乳腺癌個體化診治病理與臨床專題研討會之后的第二屆乳腺癌個體化診治國際盛會。會議從23日持續(xù)到26日,包括專題講座和乳腺病理醫(yī)師培訓班。本專題研討會今后將每兩年一屆在天津舉行。
來源: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實習記者 王雪雯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