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問診】
癥結小區配套停車場太少
建議多層住宅建2至3層地下停車場
針對小區停車難這一現象,本市交通建設專家認為,住宅小區內的停車位供不應求,首要原因是小區配套設施建設跟不上,很多住宅樓并沒有配套建設地下停車場,這不僅是老舊小區的普遍現象,也是某些新建居民住宅樓共同存在的問題。例如,和平區誠基中心居住著數千戶居民,而該小區的配套停車設施遠遠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無處停車的居民不得不將私家車違規停放在附近道路上,致使周邊道路兩側經常車滿為患,并因此上演了交管部門與居民之間長達數年的“拉鋸戰”。
“本市已經出臺居民區內配建停車場的建設標準,而一些不良房地產開發商為了節省成本,獲取更多利潤,擅自將配建地下停車場的建設面積縮水,使小區內停車位不能滿足居民的使用需求。建議多層居民住宅樓至少應配有兩至三層的地下停車場,使每戶居民至少擁有一個停車位。”專家指出,“國家和有關部門應該對住宅小區配套停車場的建設加強管理,提高住宅小區配建地下停車場的標準,達到‘一戶一車位’,充分滿足小區居民的停車需求。”
癥結私家車增長速度過快
建議大力發展地鐵公交方便市民出行
天津人口密集,可開發用于停車場建設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停車難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的矛盾之一。要緩解小區停車難,控制私家車的數量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以同樣人口密集的香港為例,當地制定的停車收費標準相當高,這使不少打算買車的居民望而卻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私家車數量的增長。
專家指出,提高停車費用只是抑制人們購車欲望的一種手段,若想使更多市民放棄駕駛私家車,乘坐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就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設施,使城市的公共交通更加快捷、方便。當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真正滿足市民的需求,市民感受到公共交通工具的便利、經濟等優點后,應該會有很多人放棄駕駛私家車,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居民住宅小區內的機動車數量將相應減少,小區停車難的問題也會得到有效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