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深港創新圈館在深圳會展中心9號館開館。作為深港兩地資源共享、全面合作的先鋒載體,于2007年正式啟動的深港創新圈已經運作了三年。在開館儀式上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表示,深港創新圈成為中國高新產業通向國際的重要橋梁。
本屆高交會深港創新圈展館以“世界級科技創新雙城匯”為主題,包括深港創新圈概況與戰略規劃、深港創新圈三年行動計劃、廣州-深圳-香港創新主軸布局、深港創新圈項目成果及聯合國“最佳投資促進獎”五個部分,重點展示深港創新圈作為粵港澳合作的先鋒載體,利用深港兩地的區域創新環境和優勢,在推動兩地的緊密合作和融合發展、加速構建珠江三角洲地區開放性區域創新體系、逐步形成創新圈模式效應方面的發展成果。
深港創新圈三年結碩果
深港創新圈由深港兩地的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促成,以創新需求為驅動,通過科技、信息、交通、教育、文化等要素的融合,實現資源共享、產業互鏈、教育融通、區域輻射,旨在尋求新的發展模式來應對深圳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源瓶頸和缺少原創性等問題;同時也為香港產業升級縱深發展提供新的空間。
2007年深港創新圈啟動以來,深港兩地以單方或雙方聯合的方式共資助250多個項目,這些項目都由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同完成,且每個項目的承擔單位和合作單位都分別來自深港兩地。其中包括具有示范效應的,深港合作創新圈首個項目——杜邦公司的太陽能光伏電薄膜項目,該項目在香港設立業務和研發中心,在深圳光明新區建立生產基地,形成完整的光伏產業價值鏈。這個項目的成功的合作使深港共同贏得了聯合國“最佳投資促進獎”。
香港的知名學府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都紛紛參與到深港創新圈得項目當中,香港中文大學創新科技中心副主任梁國耀就表示,在深圳設立研究院可以更好地了解企業的需求、更快地把科研成果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另外來深圳也可以利用更多的支持,比如國家的科研立項。在人才培養方面,香港中文大學將在深圳開設學位、非學位文憑及培訓課程,并且爭取在深圳開設分校。而香港理工大學在深圳成立了藥物研究所及現代中藥研究所,并且獲批成為深圳市中藥制劑、藥理毒理重點實驗室。
香港創新科技署署長王榮珍表示,深圳與香港各有優勢,并且這些優勢具有互補性,因此深港雙方的合作有利于推動彼此的發展。目前,雙方正按照《深港創新圈三年(2009—2011)行動計劃》的推進平臺搭建、硬件建設、人才進駐、項目引進的順序順利進行,并已打下良好的基礎。明年香港將就項目引進進行積極研究,推進三年計劃的順利完成。
張來武表示,深圳一直是中國高新產業發展的先驅,并形成了高科技與金融業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深港合作將把深港兩地的發展推向一個制高點。
來源:中國日報深圳記者站 (記者 陳虹)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