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純惠貴妃像》
而著錄于《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的《孤禽圖》, 則是八大山人(朱耷)繪畫藝術的經典詮釋。
整幅畫面為單足站立的孤禽,無著無落,空靈寂寥。畫作通過象征寓意的手法,對所畫的孤禽夸張、奇異、簡練的形象表現,使物象突出,主題鮮明,孤鳥 “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八大山人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
本幅款識“癸昭陽涉事”。畫史專家考證,有“涉事”款識的八大繪畫,目前存世的作品,集中在70歲之前的五年左右。70歲以后的作品中沒有發現。進一步可以確定為1693年作。
此件風格獨具、內涵豐富的朱耷代表作品《孤禽圖》,將出現在12月11日晚舉行的北京市文物公司五十周年慶典夜場。
慶云堂書畫拍賣專場,將推出中國傳統繪畫走向現代的開篇之作-徐悲鴻寫實巨制《巴人汲水圖》。
據考,此件作品創作于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 畫作取材于當時蜀地人民極其平常的生活場景——汲水。
通過此畫,徐悲鴻完成為黎民寫照的歷史使命,實現中西繪畫相融合的宏大抱負。在內憂外患、戰亂頻仍的時世環境中,《巴人汲水圖》以極具成果的現代精神的寫實,贊頌民族氣節,實現了藝術性與現實性的完美結合?!栋腿思乘畧D》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現代現實主義國畫創作的最佳范本”之一。
存世最早的中國油畫之一,唯一由私人收藏的郎世寧繪帝后油畫肖像《純惠貴妃像》也將于翰海秋拍展露尊容。此畫繪于乾隆初年,距今已300年,是存世最早的中國油畫之一。無論從中國古代美術史,還是中外藝術交流史而言,都是極具價值的文物精品。
清廷的外籍宮廷畫家將西洋繪畫的透視學、解剖學等帶入中國,與中國傳統的審美相結合,極大的影響了清中晚期的繪畫,開創了中西融合的新畫風。這其中,傳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寧繪畫水平最高, 且深入理解東方文化,經在中國五十一年的浸染精進,終成為開風氣之先的代表人物,被稱為“西洋畫師第一人”。
郎世寧所繪作品大多為皇家收藏,在民間流傳極少,在民國時價格就堪比宋畫,他的油畫作品就更為罕見。此件《純惠貴妃像》創作于乾隆初年,至今保存良好,人物為半身正面取景,面部明亮,色彩和諧,幾乎不見筆觸。畫中的純惠貴妃穿著正式的滿州宮庭朝服,戴著皇妃冬季所用朝冠,表情安靜祥和。
郎世寧以超凡畫藝賦予這幅宮廷后妃畫美麗與高貴并存之神韻,堪稱東方的“蒙娜麗莎”。郎世寧所繪作品大多為皇家收藏,民間流傳極少,民國時價格就堪比宋畫。有專家認為,無論從稀缺性、歷史性和美術史地位來看,《純惠貴妃像》均堪稱“館藏級文物”。
“行愿之緣—金銅佛像”專場,涵蓋高古、藏傳、內地宮廷等不同時期、風格的造像精品,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精神內涵,還具備了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重要拍品包括“8世紀 克什米爾 釋迦牟尼”,“13-14世紀 西藏 寶冠釋迦牟尼”,“14世紀 西藏 四臂觀音”等。
清代宮廷藏傳佛教造像成果斐然,至今留下文物眾多,為世人所喜愛珍藏。此次翰海佛像部集合精品,特別推出“皇清氣度-清代宮廷模式藏傳佛教造像”專場。其中的經典之作有如“清康熙 銅大成就者嘎巴拉像”,“清康熙 銅鎏金無量壽佛造像”等。
而“華酈館珍藏犀角”專場,將推出來自海外著名藏家歷年存藏集珍,品質與規格堪稱近年少見。
其中,三十件明清時期犀角雕品質上乘,充分體現犀角精良材質之稀珍與玲瓏工藝再造之華美。舉凡一品,或為時代風格的典范,或為同類題材中佳作。比如,17-18世紀“洗桐圖”杯,其主題紋飾取材倪瓚洗桐的典故,風格雅致,殊為罕見。
“一把蓮”式犀角雕佳作,有17世紀“連科及第”水注鐫刻“柯庭藏”藏家款,當為拍場僅見。
“清乾隆 饕餮紋螭龍耳杯”則精致而頗具古韻,體現仿古風尚。
古籍善本專場部分,將拍賣自日本回流的多件敦煌寫經、文書。如唐代咸亨四年寫《大通方廣經中卷》,吐蕃時期《釋門教授帖》等。
鈐有“乾隆御覽之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天祿繼鑒”的清乾隆刊本《兩漢策要卷》,以及宋拓《岳麓寺碑》、明萬歷刊本《圖繪宗彝八卷》,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