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鑒蘇北探索科學發展之路
研究加快皖北發展,必須跳出皖北看皖北,跳出安徽看皖北,認真借鑒其他后發地區加快發展的先進經驗。與皖北區位相近、稟賦相似的蘇北地區,就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樣板。近年來,江蘇深入實施區域共同發展戰略,重點推動和支持蘇北加快振興步伐,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統計數字顯示,蘇北地區近幾年發展明顯提速,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超過江蘇全省平均水平,24個縣(市)中有23個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0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0億元。
相關信息顯示,2009年徐州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64.34億,分別是阜陽、宿州、亳州的5.5倍、8.6倍、9.4倍。而宿遷作為蘇北地區經濟實力最弱的市,2009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3.07億元,與阜陽、宿州、亳州三市地方財政收入之和65.75億元基本相當。最后,從人均GDP上來看,2009年,蘇北5市的人均GDP是23835元,接近3500美元。而在皖北,宿州、亳州、阜陽,分別在2007年、2008年、2009年突破1000美元。相比全國2003年突破1000美元、安徽省2005年達到1000美元,分別遲了6年和4年。
對此,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克明建議,安徽可以借鑒江蘇“振興蘇北”的經驗,一年聚焦一個問題,一年突破一個癥結。針對每年要解決的問題,出臺針對性的政策,將政策聚焦點落實在一個個具體癥結上。如此,才不會被皖北現在交織在一起的問題分散資源與精力。把蘇北經驗與皖北實際結合起來,積極探索符合皖北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
展望十二五 發展藍圖令人關注
2010年已步入尾聲,在即將邁入“十二五”之際,皖北的發展藍圖令人關注。
省經濟信息中心分析預測2011年全省經濟發展情況時認為,全省經濟已經連續7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增長,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多年擴大有效投入積蓄的發展勢能正在持續穩定釋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物質基礎更為堅實。從沿海地區發展實踐看,在經濟總量過萬億后,經濟總量擴張呈加速態勢,從1萬億到2萬億一般只需要4-5年時間,經濟保持連續快速增長的勢頭。從經濟發展的支撐動力看,工業是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從產業轉移看,工資等要素價格上漲使得沿海地區的產業在區域成本差異推動下,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明年我省民間投資有望繼續保持高的增速。
該中心在這份預測報告中特地指出,2008年以來,皖北地區整體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發展環境正在不斷改善,追趕步伐提速,全省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
皖北辦主任丁海中在接受《決策》雜志采訪時說,針對皖北的“十二五”規劃,最大的新思路就是按照科學發展觀來推進。以前僅僅看到皖北比較落后,所以強調要把經濟搞上去。現在內容就變了,比如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問題,過去沒有,現在已提上日程。當然,做到絕對均等化很難,但要不斷縮小皖北與全省的差距,思想上要有這個意識,以人為本,以民生為出發點,加快富民強區。這與以前僅僅謀劃經濟的發展是不一樣的。以前支持皖北的政策主要是側重經濟方面的政策,搞一點項目,給一點扶貧資金。現在完全不一樣了,皖北要的不僅僅是經濟發展,而是全面發展。
站在“十二五”的門檻上,“皖北的勢頭起來了,發展態勢、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改變。 ”丁海中同時表示。(周祥新)
(注:本文借鑒了省統計局、省經濟信息中心及《決策》雜志的相關公開報告、文章,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