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25棒火炬手、著名歌手宋祖英在廣州傳遞火炬。當日,第16屆亞洲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在廣州市舉行,208名火炬手在18公里的路線上進行了傳遞。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越秀山敞開懷抱,珠江綻放微笑,中山紀念堂一片歡騰。當取自北京居庸關古長城的亞運圣火歸來南國廣州,千年羊城為之動容。
從北國到南方,從偉人故里起跑到遍走南粵大地,亞運圣火在全國24個城市傳遞“激情盛會、和諧亞洲”。9日9時15分,這把激情之火、和諧之火在中山紀念堂熊熊燃起,“亞運之光”照耀千年羊城。
在偉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前,北京奧運會體操團體冠軍、18歲的廣州姑娘楊伊琳從廣州亞組委副主席、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手中接過第一棒火炬,踏上亞運圣火羊城傳遞之路。
走出中山紀念堂,“潮流”循百步梯而上,直達越秀山之巔。兩獲亞錦賽女子擊劍冠軍的第7棒火炬手蘇婉文與后一棒鄧少蘭,在刻有《總理遺囑》的中山紀念碑前完成了圣火接力。
五羊雕像是廣州市的標志。相傳在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有五位仙人,著五色衣,騎五色羊,手里各拿一串谷穗,飛至楚庭(廣州古稱),仙人將谷穗贈與州人,并“愿祝此地再無饑荒”。仙人言畢冉冉升空而去,羊化為石。“羊城”、“穗城”的別稱便由此而來。
在這里,78歲的原廣州市長黎子流與13歲的初中生劉琦手手相握,歷史與現代在這一刻交匯相融。如今,當亞運圣火照亮五羊石雕時,廣州已躋身國家中心城市,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廣州人率先實現了全面小康,正借著新一輪解放思想的大潮闊步前進。
從越秀山下來,“潮流”沿著解放路一路前行。圣火所到之處,“中國加油”、“廣州加油”的呼喊聲在羊城上空回蕩,成為激情盛會的最強吶喊。
中國射擊隊總教練王義夫跑過來了。這位6戰奧運的射擊“元老”如今帶著中國軍團出征廣州亞運會。“我們有很多年輕選手首次參與國際賽事,希望通過亞運會為倫敦奧運會選拔人才。”他說。在廣交會老場館流花展館旁,宋祖英接過了王義夫手中的火炬。
在解放大橋下,圣火來到了珠江邊上。繞過廣州解放紀念,第73棒火炬手李建明舉著“潮流”上了海珠橋,在橋上接過火炬的羅京軍跨過了這座有著近80年歷史的珠江第一條跨江大橋。
6歲小姑娘黃天來跑過來了。左右搖擺的馬尾辮,稚嫩的臉龐,緊握著火炬的小手,給亞運圣火平添了幾分朝氣。她是廣州亞運會2068名火炬手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看那輕盈的步伐,你一定難以想象這位滿頭銀絲的老人就是80歲高齡的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
踏著偉人的足跡,繞過大元帥府,圣火來到中山大學北門廣場。前一天下午,在廣州十二區縣傳遞的火種在這里融為一支。
來自新疆庫爾勒的艾則孜江是當天的第129棒火炬手。他就讀的廣雅中學新疆班的學弟學妹一早舉著“艾則加油”的標牌為他吶喊助威。“我是3000多名廣東內地新疆高中班學生的一份子,我也是廣州市中學生的一份子,這份榮耀屬于全體新疆班同學,屬于廣州市所有中學生。”艾則孜江說。
廣州塔上,穿著橘黃色制服的工作人員舉起了國旗。會展公園前,數百名小學生頭戴小紅帽,胸前飄著紅領巾,他們吹拉彈唱,各顯神通。
208名火炬手經過約18公里的雙手相傳,“潮流”來到了廣交會主場館——琶洲會展中心。正對著收火主舞臺,20年前在念青唐古拉山下采集北京亞運會火種的藏族姑娘達娃央宗,又一次與亞運圣火零距離“親密接觸”。從北京亞運采火圣女,到雅典奧運會火炬手,從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到廣州亞運會火炬手,20年來,她與火炬結下了不解之緣。
12時15分,圣火護衛隊員從亞奧理事會副主席、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手中的最后一棒火炬中收回火種,來自亞奧理事會的84名官員10日繼續在廣州番禺大夫山進行火炬傳遞。
結束11日在廣州大學城傳遞后,11月12日,歷經32天,2068名火炬手,總行程12000多公里的“潮流”火炬將在珠江海心沙點燃開幕式主火炬。
來源:新華網(記者 葉前 肖思思)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