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省級優秀學生、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因自身的榮譽之外還能在高考中享受一定加分,成為很多學子期待的“香餑餑”。不過,今年省“兩會”前夕,省政協委員、新都一中特級教師唐順發已提交一份提案,建議取消高考加分政策中的軟指標,其中便包括取消省教育廳表彰的省級優秀學生、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對此,學生、專家,各方看法不一。
提案建議
唐順發提出應取消高考加分政策中的“軟指標”、公開高考加分中的操作規則、建立高考加分公示制度。
公開操作規則 建立公示制度
唐順發委員首先提出應取消高考加分政策中的“軟指標”,他所指的“軟指標”即包括省教育廳表彰的省級優秀學生、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還有高中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者等。
他建議,應該公開高考加分中的操作規則,高考加分認定主體也應公開。同時,高考加分剛性的認定標準、操作部門及程序應公開。“高考加分剛性的認定標準應該讓社會知曉,要通過媒體作好宣傳,要在各學校張貼,讓每一位考生知曉。”
他的第三點建議是建立高考加分公示制度。他建議,各校評定高考加分人員時,應邀請學生代表、教師代表參加,確定上報高考加分人員后要在學生所在學校公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在評定高考加分人員時,應邀請教師代表、考生家長代表、當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加,將評選過程置于監督之下;上報名單前,要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示。
提案初衷
對自己提交的這份提案,唐順發委員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教育公平”。
學校推薦學生 先考慮升學率
“據我所了解,一些學校在推薦省優秀學生、三好學生時,并不一定是選最優秀的學生。”他說,這種行為的原因,最主要歸究于學校追求“升學率”:“如果一個學生本來就能考上北大,加分給他有多大好處?而如果一個學生就差這么一點便能考上北大,給他加了分,學校考上北大的不就多一個人了嗎?”此外,他還表示,這些指標在操作上還容易出現權力運作、人情運作等不良現象甚至違規違紀行為,從而可能導致中學評優中腐敗現象的滋生。
唐順發還提到了2009年高考期間的媒體披露的幾起事件,如浙江航模加分和重慶考生更改民族成份而享受加分,出現了一些官員利用手中權力為其子女謀取高考加分的現象。“我省也應該從中吸取教訓,重新調整我省高考加分政策,嚴格規范加分操作行為,加強監管、監督,以切實保障高考加分的公正性、公平性。”
專家點評
對于唐順發委員的提案,許多教育界人士都表示不能完全贊同。
加分應該的 但流程應該公開
長期從事教育學研究的成都市政協委員、四川教育學院教授柳長翥就認為,無論是硬指標還是軟指標,高考加分都是無可厚非而且“應該的”。因為這項政策主張“人的全面發展”,而并非“只關注學習成績”,能夠引領學生向好的方面學習、發展,比如見義勇為、樂于助人等等。
但柳教授比較認同唐委員有關“公開高考加分操作規則”、“建立高考加分公示制度”的建議。他認為,如果高考加分相關流程不能規范和透明,將很容易導致走后門、靠人情等不公正的現象發生,“這樣不僅不能起到好的引導作用,反而容易把學生教壞,成天想著如何走關系、開后門。”此外,柳教授還認為,高考加分流程透明化后,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廉潔的習慣。
學生反應
加分畢竟是鼓勵素質教育,出發點是非常好的,“總不能因為出了些問題而全盤否定吧!”
取消有些“過”也擔心加分黑幕
“透明化倒是應該,但取消加分就是矯枉過正了!”就讀于川大的大一學生小劉,是因為省級“三好學生”稱號而在2009年高考中享受到加分的學生之一,聽說唐委員的提案后,他的第一反應便是驚愕。小劉認為,高考加分軟指標可能確實會存在一些不規范現象,但“那決不是主流,我評上三好學生就憑的是真本事,同學們都服氣。”
與小劉相似,許多沒有取得高考加分軟指標的學生們同樣認為取消加分稍有些“過”;但他們更擔心加分資格中的“黑幕”,“不敢相信有多少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是真的”,“如果真有那么多黑幕,那對我們這些人就太不公平了。”成都7中高三學生小陳不無擔憂地告訴記者。
來源:四川在線 編輯:諶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