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子從寬闊的閩江路拐進閩江三路,道路一下子變得狹窄起來,僅能容兩輛車并行而過。正當我們心情為之一窒的時候,前面不遠處,卻已經有一所開闊的院落在等待我們,一座橙黃色的圓形建筑和兩排灰色的鏤空鐵字首先呈現在我們面前。今天下午,“2010中國網絡媒體看青島”的采訪團來到了CHINA公社,參觀酒店藝術主題房間的同時也被其古樸淡雅的風格所打動。
幾百米之外,寬闊的閩江路和喧鬧的福州路上,車輛仍然此來彼往,這里卻寂靜得能夠聽得到黃昏夜色里沉重的嘆息,一所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武陵人需要穿過夾岸百步的桃花林,才能發現。CHINA公社也在等待著別人的發現,就好像一個長年住在深閨的年輕女子一直在等待別人發現她的美麗。而發現總是會帶給我們一些意外的驚喜。
在大家以往的經驗里,各地酒店雖然越建越多,但并不意味著我們有很多選擇的可能性,星級酒店或者經濟型酒店,區分不外乎設施的多少,豪華程度的高低,不等我們進入酒店,就會知道我們將會看到什么,所要發生的一切。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曾經寫過:不可預測的更為美麗。很多人喜歡這種美麗,在經歷渴求物欲的階段之后,人們也必然會厭倦傳統星級酒店千篇一律的服務態度和它盡管豪華卻面孔一致的裝修環境。

走進CHINA公社的第一個驚喜是院落門口的兩排鏤空鐵字。如果說CHINA公社是青島市的文化地標,那么這兩排鏤空鐵字就是CHINA公社的符號象征。高三米,長達18米的鏤空鐵字矗立在CHINA公社院落的門口,蔚為壯觀,仿佛兩個忠誠的衛兵守護著整個院落的安全。兩排鐵字原本是一個整體,如果仔細觀察它們,會發現,如果南面的一排鐵字除去其支撐的邊框,正好可以被北面的一排鐵字所包容。這無疑是CHINA公社所秉承的“和”文化最具體的說明。但如果人們不對著它們屏息凝神,也很難會發現它們的真切含義。這也與CHINA公社的整體氛圍相一致。對于那些只想在酒店下榻,找一個可以睡覺地方的旅客,她把自己的美完好地隱藏起來,雖然熱情,卻掩飾不住眉宇之間的一絲冷漠;而對那些傾注自己感情與精力發現她并貼近她的朋友,她才把自己的美展現給他們,沒有一絲的隱瞞。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世界開始關注中國。不管是國外的設計師還是國內的設計者,都開始在酒店設計中加入中國元素,甚至于這種設計風格成為一種風尚。但中國元素越來越多的被運用,不可避免地也形成了其負面的效果,一不小心就會與流俗扯上關系,以至于聰明的設計師在運用中國元素時慎之又慎。CHINA公社對中國元素的運用獨特而別致,并不是對中國元素的簡單復古,而是一種古今中外文化的巧妙“和合”,于不經意的細節處巧妙雕琢。福建客家土樓的外圍,通常都是夯土而筑,由于地域的差別,CHINA公社不能夠像福建土樓一樣采用大量泥土夯筑,而且這也僅僅是對土樓的簡單復制。如何選用既保留土樓的神韻,又能符合現代審美的材質營造時尚土樓,這曾一度成為一個難題。最后,CHINA公社創造性的選擇了都屬自然材質的木材。幾百個淡橙色的木板窗,使CHINA公社的土樓既可以完全閉合,也可以完全打開。原本單純注重內部聚合而對外防御的土樓就變成了既可內部聚合亦能對外開放融合的土樓,符合CHINA公社的開放性,也貼近了時代中國的脈搏。由于每一個木板窗都能夠做180度的調整,使土樓可以根據需要隨意調整,變化萬種風情。因此,土樓也博得了百變土樓的美稱。
對傳統四合院的現代化顛覆堪稱神來之筆,最突出的設計特色是“上有天廊,下有水廊”。水廊是中國園林固有的景觀,但這些水廊通常見于室外。CHINA公社卻大膽地把運用水廊在室內,水廊里的水與室外的水池相通,成功地把室外景觀借用到室內。天廊的設計則解決了令許多酒店苦惱的采光問題,從天廊采集的日光可以借到房間里去,避免了黑屋子的出現。既滿足了酒店的功能,又是建筑上“天人合一”的另一種詮釋。在酒店五樓的一些房間里,房頂是透明的玻璃,躺在床上,天氣晴朗的晚上可以看到頭頂的星辰點點。這時,你會感覺我們自己原來是如此地貼近自然。而最令人動心的還是在陰雨綿綿的夜晚入住,雨水敲打玻璃的聲音會使人想起唐朝一位從長安遠游四川的詩人,這也許比他的芭蕉夜雨更有一番意境吧!